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较先进的真菌分类系统和多性状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形态解剖、个体发育、生态、生物学性状等特征,对中国大陆山茶属植物上的斑痣盘菌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与物种多样性研究。同时在表型性状分类的基础上,对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多个菌株的rDNA-ITS序列进行PCR扩增与测定,最终获得13个目标序列,并结合GenBank已有的3个相关序列,利用PAUP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 MP)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了该属种间、种内的亲缘关系。主要以Darker、Cannon&Minter、Johnston、Spooner、Kirk et al.等学者提出的分类观点为依据,对自行采集和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的山茶属植物生斑痣盘菌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共查明隶属于小双梭孢盘菌属Bifusella、齿裂菌属Coccomyces、湿皮盘菌属Hypohelion、散斑壳属Lophodermium及特里尔盘菌属Terriera等5属6个种,即茶小双梭孢盘菌Bifusella camelliae、中国齿裂菌Coccomyces sinensis、硬湿皮盘菌Hypohelion durum、江南散斑壳Lophodermium jiangnanense、中国散斑壳Lophodermium sinense、山茶特里尔盘菌Terriera camelliae等。其中,中国散斑壳L. sinense为新种,山茶特里尔盘菌T. camelliae为新组合种。各种均附有形态学特征描述、寄主、生境及地理分布的记载,并加以讨论,编制了二叉式分种检索表并对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特征简介和图解。所有被检查的标本均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以硬湿皮盘菌Hypohelion durum(GU367909)为外群,基于6个种的16个菌株的ITS序列构建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系统发育树,其由2个进化分支构成。 Lophodermium sp.,L. implicatum,L. jiangnanense及L. agathidis等组成分支I,自举值为64,相似性为76.69%。2个L. tiantangzhaiense菌株构成了自举值为100,相似性为97.76%的分支II。分支I又由A、B、C三个类群组成。2个Lophodermium sp.构成了自举值为99,相似性为89.52%的类群A;L. implicatum和L. jiangnanense则组成自举值为98,相似性为93.68%类群B;L. agathidis10个菌株聚在一起形成了自举值为98,相似性为81.28%的类群C。对该系统树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种间关系与其寄主无明显相关性。第二,产地和寄主对散斑壳属种内的遗传变异产生较大的影响,产地相同或寄主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各菌株优先聚在一起。第三,子囊果的埋生位置、覆盖子座与基部子座的发育程度、侧丝和子囊的形状等在阔叶树生散斑壳属的种级水平分类上具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