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黄连又名西藏胡黄连、割孤露泽、胡连,为玄参科胡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多分布于西藏南部的聂拉木以东,云南西北部的德钦县、中甸县、维西县和贡山县之间的白马雪山之中。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的经济活动等诸多原因,胡黄连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原本有限的胡黄连资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1987年,胡黄连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1999年,国务院将胡黄连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胡黄连被无节制采挖是与其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密切相关的。近年来,国内外对胡黄连的生药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胡黄连在保肝、利胆、抗菌消炎、抗乙肝病毒、抗哮喘、抗肿瘤、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云南发展胡黄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产业化进程中,迫切需要提供种苗繁殖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方法。胡黄连的繁殖方法有很多种,本论文主要对胡黄连开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方面的技术研究,有性繁殖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种苗数量,但由于种子寿命较短,做到即采、即播,才能有效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湿沙冷藏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但山区由于条件受到限制,推广这一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性繁殖能提供的种苗数量相对较少,但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进行扦插繁殖,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也比较高。通过对夏插插穗使用生长调节剂,发现ABT7对促进生根有很好的效果、其次是IBA,影响最小的是NAA。对三年生的有性繁殖种苗和无性繁殖种苗进行比对,发现三年生种苗的各项生理指标只达到插后一年生的无性繁殖种苗的标准,三年的有性繁殖种苗不能进行采挖,而三年生的无性繁殖种苗已达到采挖的标准。因此,对胡黄连栽培技术研究,材料的选择上,本论文主要采用无性繁殖进行。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本论文先通过对不同种源的胡黄连株系开展不同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从株系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来看,株系B1和B5具有广适性,选择B5株系作为试验材料,进一步对胡黄连开展光、温及肥料与密度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可提高胡黄连的产量,通过覆盖地膜提高地温能有效提高胡黄连的产量,胡黄连的肥料与密度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胡黄连的最佳栽培模式是:行株距25cm×20 cm,每666.7 m2用基肥2000kg、用纯氮18 kg、用纯磷肥6.4kg,适当使用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