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师互动在整个教育领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对教学、课程学习乃至整个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但总体来说,对高校专业课堂生师互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是较为少见。基于学生的视角对高校课堂生师互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彰显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改善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路径。 本研究将研究现场确定为H大学,在宏观上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选择四个年级共10门专业课程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14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之后对观察和访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扎根理论。通过对观察和访谈资料的整理,笔者发现:当前本科生专业课课堂上生师互动现象较少,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法,附带少许的提问,而这些提问多为封闭式问答和无意义提问。至于学生方面,是否需要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他们表示很纠结,一方面认为课堂生师互动很有必要性,想要专业课教师了解自己、关注自己,一方面又害怕与教师亲近。然而就在这两难的情境下,互联网走进课堂,一些年轻的教师有意识地改革教学方法,并适时引用一些新的教学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开口”,可以说“互联网+课堂”为生师互动带来一番新天地。 在对当前课堂生师互动的现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后,本研究从对学生的访谈资料中提取和分析了课堂生师互动的影响因素,以全视角学习理论为分析框架,得出影响生师互动的因素有三点:第一,内容维度,包括显性的互动内容和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隐性课程。第二,动机维度,指的是学生个体在课堂上释放情绪的自我性和对整个课程学习存在一定动机的功利性这两种压力,对学生是否参与互动产生一定的驱动影响。第三,交往维度,是指学生先前的互动经验和当前的互动情境对课堂生师互动的参与程度存在影响,包含两方面:生生互动和课外生师互动。这三个维度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同时存在的。 基于课堂生师互动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本研究仍旧从内容、动机、交往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的策略。第一,发挥教学内容的作用,改进学校的课时制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保证互动时间的基础上,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促使学生在课堂生师互动中有话可说。第二,利用学生的动机因素,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现有的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过程性评价,随时随地、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外在力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生师互动。同时学生本人也要完善现有的学习方式,从被动互动转化为主动参与,学会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学习增强参与课堂生师互动的意愿。第三,提升生师双方的交流质量,一方面教师要注重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增强个人魅力,以此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另一方面学生要真正做到合作学习,在课下与同伴群体的交流中,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和课程学习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生师互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