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高血压病的证型及证型要素,并对风阳上扰型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为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2013年的1784例1-2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研究,对中医辨证为“风阳上扰型”的病例,按治疗期间用药情况分为中西药组50例、中药组65例和西药组65例。对各组血压,临床症状、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1784例中,中医病名为眩晕病的有1470例,约占82.40%;中医证型主要有7个,其中风阳上扰型有564例,约占31.61%,其次为痰湿壅盛型473例,约占26.51%。证型要素总共10种,比例占10%以上的有内风、阴虚、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2)在收集的1784例病例中使用有钙离子拮抗剂(CCB)类降压药的共1504例,约占总数84.30%;治疗方案以两种降压药联合运用居多,共752例,约占42.15%。(3)180例风阳上扰型病例中症候总共有25个,按其比例≥10%的有14个,其中眩晕、失眠、乏力三个症候≥50%。(4)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证候改善差异显著,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而中药组又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降收缩压均有作用,但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别(P>0.05);组间平均舒张压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中药组与中西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有差别(P<0.05);降压疗效方面,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0.0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92%(P<0.01)。 结论:(1)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呈现多样性,但以“眩晕病”为主;(2)中医证型可归纳为风阳上扰型、痰湿壅盛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等7个证型,其中以风阳上扰型居多,其次为痰湿壅盛型;(3)主要证型要素为内风、阴虚、阳亢、内湿、痰浊、气虚、内火、血虚;(4)降压药以 CCB类居多,方案以两种降压药联合运用占多数;(5)风阳上扰型高血压以眩晕、失眠、乏力这三个症状为主要症状,构成证候要素;(6)天麻钩藤饮与西药合用对舒张压的控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改善风阳上扰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