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产业联盟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中不断被采用。最近,移动支付新闻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报道频出。那么为什么采用产业联盟形式及采用产业联盟都有哪些好处呢?文章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首先,从产业联盟的概念、起因出发,比较战略联盟和产业联盟的区别;其次,介绍价值网络、服务创新、移动支付;第三,以商业模式的运营模式为基础,运用STOF商业模式框架分析了日本NTT DoCoMo移动支付服务(手机钱包)成功商用经验;第四,将视角转向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现状,通过发展回顾、阶段分析,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结合中国银联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论述采用产业联盟运营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3+1”的模式构想;最后,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运营模式的变化过程。 随着互联网和3G网络的发展,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应用和人们的牛活日益紧密相关,如通过手机可以实现网上购物,交话费、水电煤气费,乘坐公交地铁和日常生活用品支付等。在移动支付不断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明显感受到其中的不足,如目前,虽然提供支付手段和服务的提供商很多,但是存在流程不统一,操作繁琐,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性差等普遍现象。这些情况大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导致了我国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时间较长,用户的普及率及满意度却仍然很低的现象,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正处于移动支付的酝酿期到爆发期,如在国际标准ISO20022《金融服务金融业通用报文方案》的指导下,欧洲由欧洲支付委员会(EPC)积极推进单一支付区域(SEPA)计划;2010年11月,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AT&T和T-Mobile已合作达成ISIS,联合打造虚拟钱包和移动支付服务;国际知名公司纷纷准备推出支持NFC的智能手机。这使移动支付技术标准逐步统一,商用规模日益扩大。当务之急,要统一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为我国进入全球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并且尽快建立统一的商业运营组织,协调产业链参与者各方的利益,做到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为迎接下一阶段移动支付的大规模商用作好准备。 随着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导致了已有价值网络和商业前景的转型,给现有企业和新进入者既创造了机会又带来了威胁。影响移动支付产业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不仅有技术因素,用户消费观念形成因素,而更多来源于相关业务模式的变迁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创新业务的成功设计和提供不仪需要一个盈利模式,更需要一个适当的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应为用户提供一个有趣的或有用的体验,同时使服务提供商不仅在盈利方面,而且在新技术或知识优势方面受益。对于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参与者很多,但是成功商用的案例还是比较少。笔者在2005年至2006年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日本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倡导者、建设者和推动者索尼公司。通过1年多的商务合作和技术交流,对移动支付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特别是日本移动支付业务成功的商业模式给笔者很大的启发。目前国内在设计、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过程中,认识主要集中在资源依赖、能力依赖等视角上,忽视了产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日本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对比,可以把移动支付服务的本质突出出来,这有助于将移动支付产业的竞争战略从传统的局部利益视角转向价值网络整体上来,帮助参与者从纷繁复杂的利益纷争中寻找到企业创新的路径,从而为顾客提供安全、简单、便捷、便宜、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把整个产业链做大做强。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归纳、演绎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得出移动支付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创新和明显网络效应的交易性服务,网络效应产生网络价值;其次,从服务的供需关系出发,供应侧的核心组织者为获取网络价值,构建价值网络以连接顾客价值和网络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服务创新活动满足顾客需求。服务创新的关键是商业模式创新,于是笔者引入了STOF商业模式框架;第三,通过STOF商业模式框架分析索尼公司在日本成功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的案例,得出统一的技术标准、开放的平台以及创新型商业模式是其商用成功的关键,于是笔者将焦点集中到运营模式上。通过对移动支付目前主要运营模式及影响运营模式选择因素的分析,指出开放、合作、共赢是移动支付产业的内在要求;第四,通过对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目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运营平台分散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索尼案例分析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移动支付价值网络的特点,笔者提出了解决运营问题的组织形式,即产业联盟的运营模式。最后结合中国银联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和STOF发展阶段和外部驱动力等相关理论,对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发展变化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期间特别强调了政府在产业发展前期指导和规范的重要性。 在整个研究分析过程中,文章始终以价值网络和服务创新为基础,紧紧围绕商业模式的主题,对其关键成功因素,特别是国内文献关注比较少的治理机制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提出了“3+1”模式。并从发展的观点阐明商业模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避免了目前集中在资源依赖、能力依赖等视角上讨论的局限性。 支撑文章的核心观点: 1)移动支付是一种具有明显网络效应的创新服务。 2)移动支付产业是系统性产业,具备颠覆性创新的特点。 3)价值网络是连接顾客价值和网络价值的动态网络。 4)产业联盟是发挥价值网络优势、增进网络效应的企业间组织。 5)伴随产业发展阶段的演进,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也相应演化。 文章的主要结论: 1)移动支付价值网络的核心组织者为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他们之间的互补性使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具有内在的迫切需要。 2)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成熟,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的先天优势会逐渐消失,以应用和顾客服务为中心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则优势显现,逐步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并且随着顾客需求不断明确和丰富,市场不断细分,移动支付价值网络将出现新的核心组织者。 3)安全、简单、便捷、便宜、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是满足顾客需求的关键,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平台及创新的商业模式是移动支付核心组织者取得商用成功的关键。 4)从移动用户普及率、核心参与企业、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的完善度、用户认知度、市场占有率六个方面,笔者对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得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目前还处于市场化的早期阶段。 5)产业联盟是当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一种很好的运营模式。产业联盟在市场化成长期主要发挥统一技术标准和运营平台的作用。 文章的不足: 1)理论上的不足 笔者在调查、学习相关文献过程中认识到在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决策主要依据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很难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问题,另一方面理论的边界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移动支付目前虽然成了金融、电信和IT界的热门话题,但是这些行业的专业人士对于移动支付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大家公认的定义及分类;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电子银行及移动银行等业务的区分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理论界定。 2)实践上的不足 一方面笔者至今还没有参与到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商用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产业联盟组织形式的认识也主要基于文献和书本层面。笔者尽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积极听取了业内相关专家和行家的意见,但总体上实践经验还是比较欠缺。 3)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归纳、演绎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个研究过程理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案例典型,但是在案例的展开和实践深度上有些欠缺。 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文章从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提出了“3+1”模式,并分析其发展变化,但是对于产业联盟的具体运营并没有进一步的论述,即没有阐明在移动支付价值网络中如何划分各核心组织者和产业联盟之间的边界。还有,将所有现有的核心组织者都纳入产业联盟后,对于新进入者或新的核心组织者会不会形成一种自然垄断,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文章集中讨论了移动支付服务供应侧的效率问题,即通过产业联盟的组织形式获取移动支付网络效应的最大化,也就是通过移动支付价值网络的核心组织者的服务创新为顾客提供安全、简单、便捷、便宜、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而对需求侧的顾客价值没有展开。对于用户创新如何影响价值网络的效率及产业联盟的运营有待于研究。 综上所述,由于笔者认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限制,文章仍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