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GDP总量经历了近十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由于受外部和自身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虽然保持了8%左右的增速,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投资必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政策也为经济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当然造成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能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还有很大释放和增长空间。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区在自然禀赋、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差异,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战略各有不同,最终导致东部地区在居民收入、要素分配以及制度建设上都比较完善,中西部地区则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在研究了大量地区及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扩内需为出发点,期望从流动性约束、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地区经济结构等四个角度,以东、中、西地区为截面数据,分析地区间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力图对地区消费影响因素做到全面、详细的分析,最后研究了消费行为差异对经济的影响,是对本文结论的进一步补充。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具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流动性约束对消费的影响会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因素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其对消费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当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初级阶段,对东中部的消费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西部则不明显。究其原因目前西部老龄化程度要低于东中地区;社保制度的建设依赖于经济发展,反过来社保的完善又会影响消费从而影响经济,社会保障的不同支出项目对于地区消费的影响也有差异,社会保险支出对东部城镇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中部其次,西部最低。社会抚恤和福利支出对西部城镇居民影响最大,东部其次,而中部影响不大;地区经济结构是各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果,第三产业对东部地区的消费具有最明显的促进作用,中西地区的经济增长,消费驱动相对更多的依赖于第一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也成为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对地区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为地区在制定消费刺激政策时,充分考虑其对消费的因素程度,更为合理的分配各种要素资源,引导更多消费,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