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际关系的日益复杂、生活节奏加快,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焦点。另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学习负担的加重,导致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体质开始下滑。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掌握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引导大学生科学的参加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宜春学院1440名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情况;并通过调查分析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点,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为体育教学和体质评价服务。主要研究结论:1、宜春学院学生体质状况总体良好,身体形态较为匀称;但呼吸机能不理想,需要引起重视。身体素质表现在优良率不高。文科与理科学生的体质差异不明显。不同经济区域生源地的大学生体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与经济发达程度存在一定的联系,经济越发达体质越好2、宜春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一定心理不健康倾向者居多,明确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较少不足5%;对自我健康评价低的人群较多。在人格特征方面表现为比较谨慎,保守,性格内向。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表现在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相对比理工类学生更为明显,在性格特点方面文科比理科表现更为活泼开朗、敏感性强。不同经济区域的学生在UPI心理健康测试结果上区别不大,在性格特点方面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所造成。3、体质优生的心理健康UPI测试,正常类比率高于体质差生。在人格因素方面体质优生更为积极乐观、敢做敢为、有责任感,而体质差生通常表现情绪紧张、胆怯、缺乏自信、交往能力差等特点。体质对心理健康与性格特点的影响,主要是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两方面;而身体素质主要是爆发力方面影响较大。建议:1、学生体质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指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健康有全面具体的评价,指导体育教学实践。2、充分发掘体育的价值,在体育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体质与心理特点进行区别对待教学;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