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创造社会就业、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群体又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发展“瓶颈”。作为中国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应该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主力部门。但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加上交通银行形成金融市场的绝对垄断,怠于在中小企业融资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不仅在数量上严重匾乏,而且自身问题重重,对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也不积极,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陷入无效均衡。那么如何打破这种状况,提高信贷配置效率,在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同时,增强银行体系自身核心竞争力呢?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上有大型银行不具备的信贷成本优势,而这种优势能够转化成竞争优势。本文最大的创新是利用博弈在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信贷细分市场相对于大银行具有信息优势的前提下,中小银行相对大银行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中小银行的相对于大型银行具有信贷成本优势,如果同时对高风险度和低风险度企业贷款放并弃抵押要求;如果中小银行相对大型银行的信贷成本相等,则高风险企业即可以向中小银行贷款也可以向大型银行贷款,而低风险型企业只能向中小银行贷款,且大型银行对高风险企业的贷款利润为零。这是个富有实践意义的结果,意味着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其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业的成本,将银行的信贷成本分解成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并建立了信贷成本函数及决策均衡模型分析,得出中小银行相比大银行在低信息集中度的信贷决策中具有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优势,而中小企业贷款决策相对更适用低集中度的信贷决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实证分析了中小银行的信息成本优势。本文在结合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发现“关系型融资”的在中国存在。这证明了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信贷时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而这种能力表现出中小银行在获取不对称信息方面相比大银行具有优势。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和大企业相比不完整,抵押品不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较大。在分析中发现,私营企业的LGD较低,这可以推断出中小银行能够发放信用贷款,也表明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发现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还具有信贷成本的优势,则是本文在实证上的又一创新。使用中国16家银行的统计数据实证证明了中小银行的信贷成本上具有优势。通过两种方法,成本效率方法和财务成本法对银行的信贷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应用财务数据计算单位贷款的成本,发现中小银行的信贷成本低于大型国家国有银行。通过数据包络法(DEA)和随机前沿(SFA)方法得出,中小银行在信贷成本效率上比大银行具有综合优势,并且考虑了各种潜在因素,所以得出的中小银行的信贷成本优势具有持续性。在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本章得出了资产规模、存贷比、产权结构、资产质量、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等5个因素对中小银行成本效率有显著影响的结论,从而验证了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具有成本优势。在论文的最后我们讨论了发展中小银行的作用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