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0T MR胸部不同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分析目的:比较FSE-T1、FSE-T2、FSE-T2-FS、T2*序列及LAVA增强扫描序列对胸部扫描的图像质量,以摸索3.0T MR进行胸部扫描的合理扫描序列及序列组合。材料和方法:采用3.0T MR对53例肺部肿瘤的患者进行胸部扫描,其中1例伴阻塞性炎症或阻塞性肺不张。均进行FSE-T1、FSE-T2及FSE-T2-FS扫描,其中48例进行T2*扫描,48例进行LAVA增强扫描,就各序列对整体图像质量、病变、支气管、纵隔大血管、胸壁的显示情况、伪影及肿物与阻塞性病变的边界显示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五个序列间在图像整体质量、对病变、支气管及分支、纵隔大血管的显示及伪影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对胸壁的显示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FSE-T2、FSE-T2-FS及LAVA序列的图像整体质量较高,优于FSE-T1及T2*序列(P<0.01),但FSE-T2-FS序列对大血管的显示能力不及FSE-T2及LAVA序列(P<0.05);T2*序列对支气管的显示不及其他四个序列(P<0.01);LAVA序列的伪影程度最轻,均为无或轻度伪影;FSE-T1的伪影明显,与LAVA序列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9例伴阻塞性炎症或阻塞性肺不张者,FSE-T2、FSE-T2-FS及LAVA序列均能区分肿物与阻塞性病变的边界,而FSE-T1及T2*序列仅能对2例患者作出区分。结论:应用3.0T超高场强MR进行胸部扫描应常规选择FSE-T2序列和LAVA增强序列。FSE-T1及FSE-T2-FS序列图像质量不及FSE-T2序列和LAVA增强序列,但有助于组织类型判断。T2*序列由于图像质量不佳,在肺癌MR扫描中应用价值有限。第二部分:3.0T MR肺癌动态增强特征及在放化疗前后的变化目的:前瞻性研究肺癌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其与组织病理学和MVD的相关性;分析肺癌放化疗治疗前后MR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及曲线形态的动态变化,为探索3.0T MR在肺癌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应用3.0T MR对37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进行胸部动态增强扫描,采用LAVA序列间断扫描至注射造影剂后4min,计算增强扫描各期肿瘤相对强化度(SI%),绘制T-SI%曲线,将曲线形态分为A型(速升下降型)、B型(速升平台型)、C型(速升-缓升型)和D型(持续低平型),计算强化参数:早期强化峰值(SIEP%)、早期峰值强化时间(TEP)、最大强化峰值(SIpeak%)、最大强化峰值时间(Tpeak)。比较不同大小(≤5cm和>5cm)、部位(中央型和周围型)、组织学类型(鳞癌和腺癌)、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期(早中期和晚期)间T-SI%曲线形态及强化参数;对10例行手术治疗者切除的组织进行CD31和CD34染色,分析肿瘤强化参数与MVD的相关性;对17例接受放化疗者,比较放化疗前后T-SI%曲线形态及强化参数的变化。结果:肿瘤最大径≤5cm和最大径>5cm者间强化参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肿瘤最大径≤5cm者SIEP%、SIpeak%均高于肿瘤最大径>5cm者,其他各组间SIEP%、SIpeak%均无统计学差异。SIEP%、SIpeak%与MVD呈正相关。17例行放化疗治疗患者,近期疗效缓解者与未缓解者之间,增强扫描强化参数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疗前、中、后肿瘤强化参数SIEP%、SIpeak%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疗后Tpeak较放疗前明显延迟(P=0.005)。T-SI%曲线形态放疗前呈速升-下降型4/17和速升-平台型13/17,而放疗后呈速升-平台型3/10和速升-缓升型7/10。结论:SIEP%、SIpeak%与肿瘤大小有关,肺癌最大径≤5cm者SIEP%、SIpeak%明显高于最大径>5cm者。SIEP%、SIpeak%与MVD呈正相关,提示其可以反映肿瘤MVD情况。本组小样本结果显示肺癌放化疗后动态增强Tpeak较治疗前延迟,动态增强MR曲线形态疗后发生变化。第三部分:3.0T MR肺癌扩散成像特点及放化疗前后的变化目的:前瞻性研究3.0T MR在肺癌的扩散特点;观察其在放化疗前后的变化,以期对肺癌疗效评估发挥作用。材料和方法:对36例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进行DWI成像,放化疗治疗后重复DWI成像。DWI图像质量分为好(病变清楚,无明显磁敏感伪影)、一般(病变周围见高信号,或出现轻度磁敏感伪影)、差(病变不清,变形严重,出现严重磁敏感伪影),DWI图像变形严重者为失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ADC值差异;观察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结果:36例患者中22例(61.1%)DWI图像质量评价为优或一股,其中鳞癌10例,ADC值为1.41×10-3mm2/s±0.26×10-3mm2/s:腺癌9例,ADC值为1.42×10-3mm2/s±0.63×10-3mm2/s,两者ADC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70)。14例(38.9%)评价为失败,未能进一步评价。7例放化疗前后DWI图像均为优或一般者,放疗前ADC值为1.13×10-3mm2/s±0.25×10-3mm2/s,放疗后ADC值为1.81×10-3mm2/s±0.25×10-3mm2/s,放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放化疗后肺癌ADC值明显增高,提示DWI成像在监测肺癌放化疗后早期功能学变化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但目前DWI成像图像质量尚不能满足临床常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