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布托啡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布托啡诺用于不同手术部位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IL-6、IL-8、TNF-α的影响。方法一、临床研究选择近期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90例(均为胸、腹部手术后病人),年龄20~7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小于25kg/㎡,ASA分级为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病史,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选择开胸手术、上腹部手术、下腹盆腔手术各10例),布托啡诺PCIA组两组(B1、B2组,布托啡诺浓度分别为:0.006﹪、0.007﹪);对照组为吗啡PCIA组(C组,吗啡浓度为:0.025﹪)。分别于术后6h(t1)、12h(t2)、24h(t3)、36h(t4)、48h(t5)观察病人,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镇静度Ramsay评分、不良反应、PCIA有效给药次数。二、实验研究根据本系统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一组(布托啡诺浓度为0.006﹪),选择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30例,年龄20~70岁,体重指数小于25kg/㎡,ASA分级为Ⅰ~Ⅱ级,术前无高血压病史,无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后镇痛知情同意书。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10例。术毕B组、M组行PCIA,D组在患者需求时给予肌注吗啡10mg。三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12h(T1)、24h(T2)、36h(T3)、48h(T4)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一、临床研究术后48h内VAS评分均在4分以下,组内比较,VAS评分、PCA有效给药次数和用药量胸部较高,与下腹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头晕发生率较高,腹部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组间相同部位比较,C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实验研究和D组比较,B组、M组术后各时间点IL-6、IL-8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1、不同手术部位术后镇痛同种镇痛药所用药量不同,胸部高于腹部。2、胸部手术术后镇痛头晕发生率较高,腹部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3、布托啡诺和吗啡的镇痛效果相似,但布托啡诺不良反应少。4、布托啡诺和吗啡PCIA均能抑制术后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的升高,但布托啡诺PCIA抑制更为显著。第二章布托啡诺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荟萃分析目的系统评价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8年10月,纳入探讨布托啡诺和吗啡或者芬太尼用于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统计学评价采用Reman5.0软件。结果共纳入13个RCT,共802例。3个研究正确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6个研究描述使用盲法,各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其中8个RCT比较了布托啡诺和吗啡PCI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和吗啡均有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布托啡诺能减少恶心呕吐〔RR=0.30, 95﹪CI(0.21,0.42)〕、嗜睡〔RR=0.23, 95﹪CI(0.07,0.79)〕和瘙痒〔RR=0.23, 95﹪CI(0.10,0.54)〕的发生率。5个RCT比较了布托啡诺和芬太尼PCI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均有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布托啡诺能减少恶心呕吐〔RR=0.47, 95﹪CI(0.32,0.67)〕的发生率。结论现有资料表明,术后PCIA使用布托啡诺和吗啡、芬太尼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但布托啡诺比吗啡能减少恶心呕吐、嗜睡和瘙痒的发生,比芬太尼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