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是统摄苏轼处世人生观、文学艺术创作及其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苏轼的“道”论既本于历代“道”范畴的理论渊源,又基于北宋时期的学术思想文化背景。苏轼否定“道”具有伦理属性,将“文”视为践“道”之途,“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命题里的“道”发展到苏轼这里已更深入了文艺的审美本质。“道”在苏轼的视域中是自然万物之理的总体,是包罗万象世界的根据,包含了各种形态、变化,但其本身是恒定的、完整的、无限的,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美”。与“道”相一致,“性”是全部人情的本源,无关善恶,善只体现在各种具体人情之上。向审美主体的转化就在于悟“道”存“性”,在于循理而动,超然物外,使本真的自然之“性”得以凸显。此过程一旦完成,审美主体就达到了与“道”为一的自由境界,也就是自得而乐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