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道论及其美学思想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s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是统摄苏轼处世人生观、文学艺术创作及其文艺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苏轼的“道”论既本于历代“道”范畴的理论渊源,又基于北宋时期的学术思想文化背景。苏轼否定“道”具有伦理属性,将“文”视为践“道”之途,“文以载道”这一传统命题里的“道”发展到苏轼这里已更深入了文艺的审美本质。“道”在苏轼的视域中是自然万物之理的总体,是包罗万象世界的根据,包含了各种形态、变化,但其本身是恒定的、完整的、无限的,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美”。与“道”相一致,“性”是全部人情的本源,无关善恶,善只体现在各种具体人情之上。向审美主体的转化就在于悟“道”存“性”,在于循理而动,超然物外,使本真的自然之“性”得以凸显。此过程一旦完成,审美主体就达到了与“道”为一的自由境界,也就是自得而乐的审美境界。
其他文献
学位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论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创作闻名于世。其文学创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个理论的提出总有它想要解决的问题。当我们对其进行考察时,首先要看其所提出问题本身的价值,进而方是对其体系自身合理性的分析。双江思想应阳明后学之流弊而起,可以说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最重要的两类关系之一。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如何规范人的行为,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越发重要与紧迫的问题。我们将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