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为此付出了过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面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客观地分析出口对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在协调这四方面利益冲突的基础上,进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将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二章在1987、1992、1997、2002和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基础上,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比例法拆分得到了相应年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序列表,从动态的角度就出口结构演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三章以中日双边贸易为例,编制了2000年日本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结合中国2002年反映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测算了中日相互出口对各自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应;并通过对比中日贸易对双方影响的差别,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出口结构的影响。
第四章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对经济、社会、能源和环境等要素的影响,确立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然后基于2002年反映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对中国在不同贸易方式下的出口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在投入产出分析的框架下分析了出口对经济影响的动态演变趋势,同时对出口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国际比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出口影响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二是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时,不仅考虑了出口的经济效益,而且考虑了出口对能源、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借助多目标规划方法更加全面地评价了出口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反映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分析了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策略,更加清晰地指明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结论为:
第一、通过动态分析出口的经济效益,发现出口商品结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得到了优化,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出口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部门和一些服务部门的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
第二、通过与日本出口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效应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高,且出口对中国GDP的贡献程度小于日本。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中国加工出口比重很大,而加工出口虽然对就业贡献较大,但带来的国内增加值较低,因此在研究出口结构时有必要区分加工出口和其他出口。
第三、利用建立的多目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提高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比重,并相应减少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以及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可以使得出口的综合效益得到改善。
第四、对于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及其他两种贸易方式来说,后者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效应要大于前者,但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要大于前者;并且总体上优化后加工出口的份额需要减少,非加工出口及其他的出口份额需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