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性论的问题不论是在西方哲学研究还是中国哲学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较为受争议,因为在荀子的人性论哲学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又如何能“成禹”呢?这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荀子道德哲学中,它们之间必定有一个可转化的机制,而荀子在《性恶篇》里也给出了转化的答案,即“圣人”用“礼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性论的问题不论是在西方哲学研究还是中国哲学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较为受争议,因为在荀子的人性论哲学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又如何能“成禹”呢?这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荀子道德哲学中,它们之间必定有一个可转化的机制,而荀子在《性恶篇》里也给出了转化的答案,即“圣人”用“礼义”“化性起伪”。但在“性恶”的大前提下,“圣人”与“礼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了礼义和圣人之后“化性起伪”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把礼义作为介点,通过“礼义前社会”和“礼义社会”的区分,分别探讨在两个社会阶段荀子道德哲学“善的来源”问题。在“礼义前社会”善的来源问题,即探讨圣人和“礼义”产生的问题,在“礼义社会”善的来源问题则探讨圣人是如何用“礼义”教化民众的。在荀子的“性”中不仅仅包含着固有的基本生理欲望,还有人天生的理性思维和心的征知作用,以及有着潜在的善的可能等内容。而这些内在因素不仅可以成为恶的来源,也可以成为善的来源的内在因素,因此荀子道德哲学中善的来源有内外两个方面,外在方面是由于圣人的“礼义”教化,内在方面是探讨人性中可以教化的内在原因。在“礼义前社会”时期,圣人与常人之性是无异的,但这是在质上的无异,圣人的性中也包含着基本生理欲望,理性思维和征知作用等,在量上却是有差别的。正是那些比常人有着更少的基本欲望和更强大的理性能力和征知能力,并且想要适当维护自己生存利益的制定出了最初的“礼义”的人,才被称为圣人。有了礼义和圣人之后,便进入了“礼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阶段,善的来源问题主要集中在民众如何能“化性起伪”。“礼义社会”的善的来源机制要比“礼义前社会”复杂的多,不仅要接收外在的“礼义”因素影响,还要依靠内在的因素与其发生反应,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导致最后善的行为的产生。这些内外因素在两个社会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构成了荀子道德哲学中“善”的多重动力机制。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实现与其他技术融合交汇,塑造了当前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强大功能使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又塑造了人全新的思维方式。因此,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关注信息技术革命,对其特有结构、内在本质和发展特征的探究及其对当前时代的影响剖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历来学者对于信息这一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其对信息的理解呈现着复杂性和多义性,相应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也产生了
作为物理学家,薛定谔的波动理论为近代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囿于对自然科学的深刻研究,薛定谔对哲学问题亦有着深邃的思考。相比被学界透彻研究的波动理论,薛定谔的哲学思想鲜有问津者。现有研究多以科学哲学视角,总结薛定谔在认识论层面的实在主义观点(自然的客观性、可理解性等),以及本体论层面的唯物主义观点。目前的研究内容过于集中且结论大多一概而论,除上述讨论,学者们对薛定谔其他哲学思想的关注则少之又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走泥社”与美国“奥蒂斯”相继提出对于传统陶艺的革新和对新时代陶瓷艺术创作的新理念,引发了世界陶瓷史的一次大转折。打开了新的陶艺领域,促使陶艺成为了一个活跃的现代艺术门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陶艺逐步向“当代性”转向,接受了当代艺术创作方法论,以陶瓷材料的物性与物空间展现出当代性艺术哲学观,表现出强有力的开放性和跨界综合性。在近二十年,中国现当代陶艺创作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不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经典的分类技术,以其高效的性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使用。然而,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大,实时地处理数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在计算效率和成本上遇到了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外点惩罚函数法将支持向量机的原始最优化问题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应用随机邻近梯度法进行求解,从而获得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SPG-SVM)。根据更新迭代使用的数据量是
西方学界关于人类心智或认知活动的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主流思想深受笛卡尔主义的影响,主张人类认知是心智的一种内在孤立活动。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和哲学研究表明,认知活动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大脑的内在孤立活动,认知活动可能与认知主体的身体、行动、环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更为相关。20世纪后期,伴随着认知科学及其哲学的发展,重视身体、行动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上述认知研究逐渐汇聚成为一种具身认知的研究进路,当
本文从乌兰察布市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情况、治理现状、亮点举措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以便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19世纪,随着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德国历史主义思潮发展到极致;面对这一思潮的蔓延,尼采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和批判。他早期的历史哲学正是这一思考和批判的结果,它集中体现在他早期的著作《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之中,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历史之价值标准的新思考。本文主要围绕《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这一文本,阐述尼采的早期历史哲学。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尼采早期历史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即德国历史主义运动。这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全球的推广落实,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对中国的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十分重要。《综合教程》(第二版)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普遍使用的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
英语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的分类等级排序较为严整,其中表示最高量级的程度词被称为极量副词(maximizer)。极量副词不仅用于修饰句内词语的最高程度,还可以在口语对话中作应答语,此时极量副词以独立形式(freestanding form)出现,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基于Quirk et al.(1985:589-590)对强化词的分类,本文选取可独用于会话中的六个极量
本文以当代绘画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观念的表达为切入点,从空间维度、图像元素、表达形式三个层面对与绘画空间相关的理论、以及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重视对传统绘画空间观念理论来源的梳理和对当代绘画空间观念表达的分析,力图以绘画性空间这种空间的基本形态来阐述当代绘画空间观念表现的缘起与意义。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绘画作品的空间观念表达的分析和比较,期望重新理解当代绘画创作中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