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业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近些年影子教育的“燎原”之势更是火上浇油,成为中小学生“增负”的重要来源。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下,影子教育的规范治理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对影子教育的运行模式和规范治理进行研究,第一,可以解决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为规范影子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能够呈现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参与影子教育的真实图景,透析影子教育参与的动因;第三,可以揭露影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政府制定合理“减负”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有益参考;第四,分析“减负”政策下影子教育的治理取向和现存困境,可以提升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本文从爱普斯坦的重叠影响域理论出发,研究“减负”背景下以城市中产阶层为代表的家长践行影子教育的原因,探寻影子教育的运作模式,以期为影子教育的规范治理提供现实依据和实际参考。首先,文章对所要研究的影子教育和城市中产阶层进行了解读和概念界定,在梳理重叠影响域理论模型、背景、理论特征和实践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影子教育相关概念、影子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治理研究进行文献资料梳理和评价,发现影子教育研究数量虽显著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研究有待加强,研究视角单一、学理性研究有待加强,研究对象单一、规范化研究有待加强。其次,文章以影子教育、城市中产阶层家庭和学校三个场域中的主体为研究对象,对家长、子女、公立学校和影子教育进行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将影子教育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力图对影子教育发展逻辑和运作模式进行全景式描述。研究发现,对生产者——影子教育机构而言,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教育行业对中产家庭的迎合,体现在满足、消除城市中产阶层的个性化需求和焦虑,利用公立教育资源与城市中产阶层家长期望之间的落差两种,通过市场化的教育行业对中产家庭教养的形塑,体现在对城市中产阶层教育消费与教养话语的建构,影子教育机构中的阶层区隔两类;对消费者——参与家庭而言,涉及学生和家长两个主体,学生参与影子教育有提升自身能力和兴趣、受朋辈群体影响、经学校教师推荐、受家长压力传导影响四类动机,而延续阶层优势地位的焦虑、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性依赖、对公立教育的“不信任”、对家庭课业辅导缺乏的力不从心是迫使家长寻求影子教育的主因;对学校而言,影子教育与学校的关系有“合流”和“冲突”的分野,“合流”体现在两者在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方面的“共同谋划”与“共同合作”,“冲突”则体现在两者对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再次,文章从学理角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子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影子教育有短期的持续存在性和长期的阶段存在性两种趋势;在发展模式上,影子教育存在“辅导托管”“线上教育”“向学校化”三种趋向。最后,文章从重叠影响域理论出发,遵循内外部治理模型,提出了“减负”背景下规范影子教育的对策:通过政府政策驱动、家庭扭转观念、学校协同育人、社会助力治理四部分共同构筑影子教育外部治理模型;在内部模型中,注重家庭、学校和影子教育机构不同场域及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处理好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影子教育——家长与影子教育教师、学校与影子教育——学校教师与影子教育教师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