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当代技术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也有不少从此角度讨论如何构建本真师生关系的著述,但是却往往将技术视作工具手段,鲜有探讨技术和师生关系的深层次关联,也就难以在哲理层面上“真知”现代教育何以能够摆脱异化的师生关系进而构建本真的师生关系。
本研究正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章梳理技术成长发展的历程,以卡尔·米切姆的对技术所作的分类界定“技术是什么”,即“①技术作为客体;②技术作为过程;⑨技术作为知识;④技术作为意志”,但技术绝非仅仅是工具手段,在批判反思技术的“工具性规定”和“人类学规定”的浅显认识的基础之上,深刻剖析技术之文化本性的深刻内涵;同时梳理现代教育界对“师生关系是什么”的典型认识,界定“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成就或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意欲揭示师生关系的交往本性。第二章以人的“非特定化”理论和哈贝马斯诊治“现代性危机”的交往行动理论为理论渊源,对技术与师生关系的“内在悖论”做出初步探讨,即一方面,技术和师生交往都为了非特定的人(儿童)的成熟和完善,为了建构人之为人的形象,这是技术作为工具手段层面使用时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技术又有迥异于教育(师生)交往的自在的发展逻辑,有试图超越教育本意的企图,这是技术深层次的文化本性的凸显,即技术关涉具体的生活世界中的每一个人,“在本质上更是文化的”。第三章在已揭示的“师生关系的历史演进是系统与生活世界辨证互动在教育生活中的缩影”的结论的基础之上,以技术演化的“历时态”视野为主轴,在关切生活世界中具体的人的技术文化层面上梳理师生关系的历史图景。师生关系的异化在我国的教育现实中显得尤为复杂,尤其是在全面推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技术化危机。积极宣扬论述师生关系的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利用丰富的后现代技术创设本真的教育(师生交往)情境,遵守一种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被共同体所有成员认可的道德规范体系,师生之间真实、真诚地言语交流或许才是走出师生关系困境的出路;同时我们也不应忘却现阶段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异化的诱因,有必要在师生对话交流平台中“设计”或者“再设计”技术,只有这样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才能在关切具体生活世界中人的文化、人化深层次维度上把握技术,这将是第四章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