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非特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UC的病变部位主要好发于直肠和结肠,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及肠道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肠道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和黏膜溃疡的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在黏膜的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认为多种细胞因子也参与UC的发生和发展。当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艾迪莎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SASP)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和基本药物。在本研究中,用艾迪莎和SASP治疗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以观测它们对大鼠的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及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揭示它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从而为今后更有效的治疗UC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建立动物模型:将禁食不禁水48小时的SD大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予以100mg/kgTNBS和50%乙醇0.25ml混合液从肛门一次性注入。2、动物分组:取144只六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N):盐水灌肠,并予盐水灌胃;艾迪莎组(A):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并予艾迪莎80mg/kg日两次灌胃; SASP组(S):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并予SASP120mg/kg日两次灌胃;模型组(C):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并予盐水灌胃。3、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并分别于灌肠后第3、7、14、21、35、56天处死动物,每组6只,取病变结肠为组织标本,部分组织置于液氮中冻存,用于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部分组织用10%的甲醛固定,HE染色用于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4、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MMP-2和TNF-α的蛋白表达。5、RT-PCR方法测定大鼠结肠黏膜MMP-2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1、大鼠的一般状态和DAI评分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有明显改变提示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成功。艾迪莎组和SASP组的大鼠的一般状态、DAI评分和病理组织改变都有显著的改善2、免疫组化检测到模型组大鼠组织的MMP-2和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艾迪莎组和SASP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RT-PCT检测到模型组大鼠组织的MMP-2和TNF-α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艾迪莎组和SASP组,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SASP组和艾迪莎组在RT-PCR检测和免疫组化检测中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MMP-2和TNF-α两者可能在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艾迪莎及SASP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中的MMP-2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发挥作用。艾迪莎和SASP在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疗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