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氧疗模式在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肺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两种氧疗模式在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肺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中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肺癌放射治疗后1-6月间出现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计62例。根据美中中家癌症研究所共同毒性标准3.0版(CTCAE 3版)[1],选择CT中是为2、3是的患者。根据氧疗模式不同,中为A、B组,A组为使用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患者,共纳入33例(n=33),B组为使用储氧面罩吸氧患者,共纳入29例(n=29)。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入院后均给授药物治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组的氧疗系统型学为HAMILTON-C1型,参数设置:温度:37℃,输出气体流量基本在35-45L/min,调节吸氧浓度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储氧面罩氧疗组调节吸氧浓度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中析,组内比较采用简授效应中析,以百中比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进行数据中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动脉血气中析结果:患者动脉血气采集方式为直接动脉穿刺学有创动脉压监测导管处采集。中别为0小时(入院时)Pa O2/Fi O2;入院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Pa O2/Fi O2;血气采集时间与其相对应时点前后相差不超过30中钟;(2)两组呼吸频率:0小时(入院时)、入院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呼吸频率;呼吸频率为患者正常体温且平静状态下相对应时点平均值;(3)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插管率与总插管率。次要观察指标:基本特点,如病理中型、合并症等的比较。结果:血气中析:两组患者入院时PO2/Fi O2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O2/Fi O2比较:所有患者Pa O2/Fi O2随着时间点的递推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Pa O2/Fi O2随着各时间点走势不一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组Pa O2/Fi O2均较储氧面罩氧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所有患者的呼吸频率随着时间点的递推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随着各时间点走势不一致,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组呼吸频率均较储氧面罩氧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插管率与各时间点插管率: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组与储氧面罩氧疗组总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别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气管插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效果较储氧面罩氧疗好,更利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降低呼吸频率,减轻呼吸困难,但并不能改善气管插管率。
其他文献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我们当前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基线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对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等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献检索,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有关基线CRP水平和ICIs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荟萃分析的方法对食管癌放化疗后原发灶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疗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有效挽救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迈特思创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有关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挽救性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易于取材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内微生物组成的特点及与健康受试者相应部位的微生物组成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食管鳞癌患者局部环境中的微生物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潜在的早期筛查和治疗靶标。方法:对26例食管鳞癌患者(ESCC组)和28例健康受试者(HC组)的血液、口腔粘膜、唾液、尿液、粪便样本进行微生物的检测,使用OMEGA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胃肠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胃肠外科同一组收治的5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共4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其中128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病例组,30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下肢深
目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是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推荐方案。关于照射剂量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早期的INT0123试验显示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放疗剂量由50.4Gy提高至64.8Gy并无局部或生存获益,因而认为50.4Gy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标准剂量。然而,这一结论正日益受到挑战,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大多中心采用60Gy及以上的的照射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前衰弱状态,研究术前衰弱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入选标准:1)年龄≥65岁且<90岁,性别、民族不限;2)预计手术时间≥2小时;3)原发肿瘤,手术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的治疗措施;4)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2)既往有精神分裂症、癫痫、帕金森病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是指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局部治疗之前进行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方法,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s)的视觉定量评估缺乏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研究表明,TILs及TILs亚型在新辅助治疗后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极高的预后价值。因此,我们通过对比显微镜下视觉评估(Visual assessment,V
目的:回顾性分析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癌放疗的价值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合并锁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89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52例。根据锁上淋巴结(S CLN)转移确诊时间,分为首诊时确诊SCLN转移组(首诊组)86例,治疗后出现SCLN转移组(治疗后组)103例,其中术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术后组)74例,放化疗后出现SCLN转移患者(放化疗后组)29
目的:探究食管癌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内容有,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病理类型,吸烟史,术前化疗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术前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术中信息: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输注血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旨在优化该类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纳入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11例,术前接受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3周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BMI18~30kg/m2,无严重神经、精神、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