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发展长期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状态,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优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民主体地位,还能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对美丽乡村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国内外美丽乡村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明确了美丽乡村的概念即美丽乡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行政村和自然村)。同时,对国外(包括韩国、日本等国)和国内(如安吉县、湖州市、安国市等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第二部分,指标体系构建: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当前评价体系在数据获取、评价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基于这些缺陷,从“经济、环境、人居、文化、支撑保障体制”五方面着手,建立了包含30项指标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30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指标权重、最高分值以及评分标准。第三部分,实证研究:运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保定市司徒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评价打分,分析司徒村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同时针对司徒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期形成“经济发展美、自然环境美、人居生活美、文化传承美、体制创新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