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树鼩电损毁双侧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模型,探索树鼩作为新型耳科模型的优势,利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记录树鼩手术前后听功能变化,为损伤双侧内侧膝状体模型提供听力学数据并为其在临床的诊疗提供帮助,并为长期研究听觉中枢核团的听力重塑打下基础。方法:选取耳廓反应正常,耳镜检查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中耳无感染正常成年实验用树鼩,麻醉下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剔除异常树鼩,选取60只(120耳),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正常组,30只)和B组(电损毁组,30只),每组分a、b、c三小组,分别为a组(MGBm损毁组)、b组(MGBd损毁组)、c组(MGBv损毁组),正常组也分别按损毁组分亚组。分别于术前、术后0h,24h,48h,72h,7d,15d,30d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正常组于同等时间段测其听性脑干反应,但电极针不通电。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结果:(1)术前电损毁组各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BR阈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双侧损毁内侧膝状体术前术后记录ABR波形变化,双侧损毁MGB各亚核团术后阈值较术前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Oh时听觉阈值上升幅度最快,在72h达高峰后,阈值约53-58dBSPL,至30d时仅稍微下降,约52dBSPL。(3)对于各波的潜伏期变化,MGBd损伤后在Oh时Ⅰ波潜伏期延长,24h时Ⅱ-Ⅲ,Ⅳ-Ⅴ,Ⅴ-Ⅵ及Ⅰ-Ⅵ潜伏期缩短,在72h时Ⅱ-Ⅲ潜伏期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Bm损伤后Ⅰ-Ⅵ在Oh和7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Bv损伤后24h时Ⅴ-Ⅵ潜伏期缩短,Ⅰ-Ⅵ潜伏期延长,72h和15d时Ⅰ-Ⅵ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Bd损伤后各波潜伏期变化较大,MGBm各波潜伏期变化较小,Oh开始MGBd,MGBm损伤后ABR波形的潜伏期开始变化,而MGBv损伤后在24h开始变化。(4)Ⅲ波振幅下降在亚核团MGBd、MGBm、MGBv损伤后分别在Oh,24h,7d时间点出现;Ⅳ波振幅下降在MGBd损伤后在Oh,24h时间点出现,而损伤MGBv后则在24h,48h,72h,7d呈下降趋势;V波振幅下降在MGBd损伤后在Oh,24h时间点出现,损伤MGBm后在24h,7d呈下降趋势;而损伤MGBv后则在24h,48h,72h,7d下降。Ⅵ波振幅下降在损伤MGBd后24h,48h出现,MGBm在72h,7d出现,而MGBv则在24h,48h,72h,7d均出现。可见,双侧MGBv损伤后在24h-7d时间段,Ⅳ,Ⅴ,Ⅵ波振幅均呈下降趋势,比损伤MGBm及MGBd亚核团导致的波形变化及时间范围都要大。MGBm损伤时比其他两个亚核团损伤时的波形变化及时间范围要小。MGBm首先在24h时,Ⅲ波和Ⅴ波出现振幅下降,而MGBd在Oh开始就出现Ⅲ,Ⅳ,Ⅴ波振幅下降,MGBv最晚在24h时Ⅳ,Ⅴ,Ⅵ波振幅同时下降。各亚核在15-30d时己恢复到术前振幅水平。结论:1、双侧电解损毁树鼩内侧膝状体亚核团MGBm、MGBd、MGBv后阈值提高,且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说明双侧损伤后代偿机制难以完全修复。2、双侧电解损毁树鼩内侧膝状体各亚核团后各波潜伏期及振幅在15d-30d后基本能恢复至术前水平,说明该模型部分中枢核团的损伤为可逆性的。损伤MGBv及MGBd对ABR波形的影响均较MGBm明显,说明MGBv及MGBd在听觉传导方面的神经纤维损伤后的反应较MGBm明显,为临床上内侧膝状体损伤后导致的中枢性耳聋患者听力下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3、树鼩作为听觉中枢动物模型存在解剖学上的优势,作为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大脑结构复杂,听觉中枢核团内部纤维联系紧密,并且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不仅获得了该模型的特征性听力学数据,更为听觉中枢的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