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一直是制约农业经营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就成为我国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表明,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农民组织化的核心内容。而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如何,却始终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没有得到清晰的答案。如果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组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将能够有效验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基于这种认识与判断,本文从农民组织化视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进行研究。本文以农民组织化理论、合作及经济理论为基础,综合国内外关于农民组织化以及合作社绩效领域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经验,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具体而言,将本文研究内容规划为三个方面:第一,建立衡量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农业生产流程为基础,将农民组织化界定为产前、产中、产后和销售四个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指标设计也相应细化到具体的生产操作环节,即根据农业生产的流程将组织化指标划分为四个方面:产前基础组织化、产中服务组织化、产后运行组织化及农产品销售组织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际调查数据,衡量出农民对所参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的评价,进而得出农民组织化发展的程度及其存在的不足。第二,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借鉴现阶段企业相关绩效评价方法,并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通过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要素选取指标,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合作社的绩效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评价,对影响其综合绩效结果的主要因素也进行了分析。第三,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以农民组织化和合作社绩效的分析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析农民组织化程度与专业合作社绩效之间的变动关系。验证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具有正向相关性,并识别出农民组织化程度中与农民合作社的绩效显著相关的指标。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在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指标中,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分拣定级、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价格及稳定的销售渠道是更有影响力的指标;2.衡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指标可以从社员收益、合作社发展潜力、组织收益和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来考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因子排名表可以看出,对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合作社,社员收益>合作社的发展潜力>组织收益>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因此,现阶段的合作社要注重提高社员收益和合作社的发展潜力,同时不能忽视组织收益和合作社的社会影响;3.合作社绩效与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了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分拣定级、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价格及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外,农户生产技术培训、金融互助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对合作社绩效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推进联合社的实施,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合作社融资能力,在市场交易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2.致力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积极宣传合作社的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3.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渠道,大力推进合作社与高校、社区、政府、超市等地进行“对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收益;4.增强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除了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更应该将业务重点放在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新品培育上,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户享受到加入合作社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