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漫长的旅程》中的无根化主题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杰出小说家。小说《最漫长的旅程》出版于1907年,具有浓厚的自传体性质,被看作是福斯特自我经历的映照。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里基的短暂的人生旅程,刻画出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道德伦理失序的图景,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身上所展现出的“无根化”气质贯穿始终。它是福斯特对当时人们内心中焦虑、彷徨的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流动的现代性”是齐格蒙特·鲍曼对现代世界特征的描述,它阐释了现代社会在时间和空间分离状态下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展示出个体在社会中的“无根化”的状态。“无根化”一词诠释了“流动现代性”深刻内涵,两者存在同一性,共同展现出对个体遭遇精神危机的关怀。从无根化的视角出发,结合爱德华时代具体的历史背景,小说《最漫长的旅程》中的现代性特征值得关注。本文选取小说中三个典型人物里基、赫伯特和艾格尼丝,从家庭,工作和爱情三个领域着手,分别展示出个体在身份、道德和情感上的彷徨和游移,以此来解读小说的无根化主题。论文的导论部分梳理了《最漫长的旅程》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对理论做简单介绍,并提出三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小说人物里基在破碎的家庭中如何寻找安全感和自身价值?赫伯特是如何被功利化的工作伦理所奴役?艾格尼丝如何被中产阶级世俗化的价值观驱使,在爱情中表现出游移?正文第一章,主要分析里基家破碎的家庭道德。里基所在的家庭缺乏相互之间的关爱,家庭成员间的冷漠和背叛,导致里基对自身身份不确定,对现实世界产生怀疑。第二章主要分析公学教师的代表人物彭布罗克功利化的工作伦理。小说中的索斯顿公学,是维多利亚时代发展起来典型的商业学校。学校教师彭布罗克在功利化的工作伦理的指导下,最终沦为他所创造的教育机制的奴隶。第三章主要讲述艾格尼丝在爱情中的流动和游移。艾格尼丝以中产阶级世俗化的眼光看待和判断爱情的价值,展现出精神世界的麻木和空虚。结论部分,通过对三个人物的不同“无根化”状态的描述,里基深陷家庭破碎的道德困境之中,无法找到对自身的心灵寄托之所。赫伯特被机械化的工作奴役,形成了完全扭曲的工作伦理观念,他的无根化展现出个体在现代社会生存遇到的困惑。艾格尼丝流动的爱情观念展示出现代人在情感道德上的困境。这些困境折射出福斯特对爱德华时代伦理秩序的不满以及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的深厚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对于可译还是不可译或在多大程度上可译这一问题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分歧,有"可译性"、"绝对不可译性"、"相
国际市场环境的因素非常复杂,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除了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和科技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显著影响.那么对于众多在华法企业来说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需求复杂多变,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必须调查消费需求的信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以及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消费者行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悲剧的奠基人.他善于汲取各种精神营养的精华,以思想复杂多源、博大深邃著称.其悲剧意识的形成尤其深受了尼采悲剧思想的影响.该论文试图通过对奥尼尔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及诗人.《无名的裘德》发表于1895年,通过描述裘德理想的破灭,哈代对这种极不合理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做出了愤怒的批判.哈代以饱蘸
谢尔盖·多纳托维奇·多甫拉托夫,二十世纪俄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后现代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为人所熟知并喜爱。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掀起了一场“多甫拉托夫热”。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