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安徽“慢赶牛”作为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基于语言学音变理论探讨安徽“慢赶牛”的语言特色,并且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进行表演案例分析,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对“慢赶牛”音乐作品实践,从而提出演唱“慢赶牛”作品的意见。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安徽“慢赶牛”传播地区的方言分布以及方言变音规律;第二章主要论述辙韵、衬词在歌词中的体现,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慢赶牛”作为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基于语言学音变理论探讨安徽“慢赶牛”的语言特色,并且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进行表演案例分析,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对“慢赶牛”音乐作品实践,从而提出演唱“慢赶牛”作品的意见。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安徽“慢赶牛”传播地区的方言分布以及方言变音规律;第二章主要论述辙韵、衬词在歌词中的体现,介绍安徽“慢赶牛”的入韵方式以及分别对“南路慢赶牛”、“中路慢赶牛”、“北路慢赶牛”歌词语言上的辙韵与衬词使用进行阐述;第三章讲述“慢赶牛”不同的几种句式结构;第四章是以一首较为出名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在语境构建、理论、细节、主题、结果、评析六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案例分析并结合实践给出表演建议。本文的研究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对安徽“慢赶牛”当地的方言特色、辙韵衬词、句子结构研究有助于提高“慢赶牛”作品的演唱水平,加深对“慢赶牛”作品的理解,具有指导性意义2.安徽“慢赶牛”已被列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安徽“慢赶牛”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理论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曲家,谭盾便是其中之一。作为闻名世界的音乐家、指挥家,中国“先锋派音乐”的领军人物,他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故被称为音乐界的“鬼才”。《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写下的第一部音乐作品。这部组曲由八首小曲组成,分别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荒野》《古葬》《云》《欢》。该作品结合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展现民族特点,蕴含了浓厚的湘
“文化理解”是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不能脱离另外两个核心素养单独存在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是“文化理解”的前提和基础,这三者相互依存,任何音乐课堂都缺一不可。目前传统中学音乐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忽视从原本性、母语出发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当地民歌的整体掌握情况较差,使贵州省传统民间音乐文化难以在当地青少年中得到普及。因此,本文以遵义四中《贵州汉族民歌》课程教学为例,秉承着先了解自己家乡的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选用我国经典的古诗词作为歌词并以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之谱写伴奏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艺术歌曲体裁,是“中西合璧”的完美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意境是我国古代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审美标准,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也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境之美。因此,在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应塑造出情与景、心与物、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以古诗词中的意境美理论作为切入点,对意境的基本内涵
“八五新潮”后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人本主义的思想的普遍传播,西方绘画理论以及各种风格流派纷纷被艺术家们借鉴传播,其中不乏有的艺术家盲目学习西方现代艺术,被新兴的各种西方绘画理论、技法蒙蔽双眼,以至于失去了绘画的真实性,将形式流于表面。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面临危机的时候,势必会有另一批人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顾黎明在当时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画家,他在推崇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用带有批
为了深化对于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活动也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当中。在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美术社团承担实践育人的基本职能,作为课堂教学外的补充,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美术社团活动中,需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但又需要超脱于常规教学,这就要求在美术社团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入相对更加开放与多元的教学活动与安排,拓展对于学生的教学。通草堆画作为传统艺术文化遗产,起源于广州、传承于
琴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上遗留下的瑰宝,记载着我国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信息。作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歌的研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近现代艺术家以古代遗留的琴歌为基础而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再结合“大音希声”的音乐理念探讨演唱时声音的呈现形态,充分而全面地揭示琴歌艺术的研究价值。后文中分析了琴歌艺术的作品风格特点和内里包含的艺术特征,也针对“大音希声”这一理念从抽象的感官层面进行了解释,
学校的音乐教育是面向校内整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施行、实现审美教育普及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在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尽管审美教育仍是教育范畴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合唱是新课标中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首个内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并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1921年他将小提琴曲《爱之忧伤》改编成钢琴曲,在原曲的框架中充分融入自身的风格特点,使这首改编曲呈现不同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艺术体育教育中。在全国建设特色课程的课程改革潮流下,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特色课程非常有必要。笔者以汉服“云肩”元素为载体,进行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内容,整理“云肩”元素相关知识。“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指出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酝酿新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昭示了中国发展的新起点。历史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下简称“ESD”)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日美术教材的比较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