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短肠综合征是指大量肠管被切除后致使肠吸收面积减少而出现吸收障碍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障碍与进行性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的代偿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与以下因素有关:(1)小肠残留长度。(2)年龄。(3)切除的部位。(4)结肠是否保留。(5)回盲瓣是否保留。(6)残留肠道是否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克隆氏病、结肠炎等。(7)药物治疗。本文结合文献及临床资料探讨短肠综合征的代偿机制及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治疗及随访情况。
结果:23例病人中术后死亡5例(占22%),其中死于脑梗塞1例,吻合口漏1例,多脏器衰竭1例,放弃治疗2例。长期存活18例,其中应用TPN治疗的病人16例,其中4例病人(占25%)间断需要TPN治疗,依赖1例(占6%),完全摆脱TPN11例(占69%)。
结论:小肠残留长度,年龄,切除的部位,结肠是否保留,回盲瓣是否保留,残留肠道是否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如克隆氏病、结肠炎等,是短肠综合征病人进行代偿的关键因素,适宜的药物治疗和肠道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残余肠道的功能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