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商誉减值风险越来越高,尤其在医药行业中,众多医药上市公司企图提高自身实力和市场占有率,借助外延式高溢价并购进行大刀阔斧的扩张,导致确认商誉的公司数量大幅增长,商誉总规模也从2013年的178.09亿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678.45亿,增长近十倍。长久以来,商誉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各国会计准则修订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医药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商誉暴雷事件频繁发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公司数量和计提的商誉减值损失额也都在迅速增加且金额巨大,仅2019年医药行业内就有148家公司计提了合计381.54亿的商誉减值,减值金额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二。巨额的商誉减值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更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因此分析医药行业商誉减值原因及减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商誉的减值模式能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与市场的稳定,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取近两年均发生高额商誉减值并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的瑞康医药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医药企业的商誉处理提供建议。考虑到推动瑞康医药累积高额商誉的并购扩张战略和业绩承诺推高估值的并购模式在医药行业内较为普遍,瑞康医药在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行业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因此,以瑞康医药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医药行业商誉减值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描述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对文献进行回顾整理的基础之上,结合商誉相关准则规定及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经济后果理论等理论基础展开研究。首先介绍医药行业商誉形成及减值的基本情况,然后以瑞康医药作为具体案例,介绍了其商誉减值的规模及经济后果,并分析其减值原因以及在减值过程中存在的减值计提不及时、减值金额不准确、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20年发布的《业务合并——披露、商誉及减值(讨论稿)》中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对相关准则进行完善,在保持原则导向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针对医药行业特点的评估标准,依托政策或技术变更确认减值测试时点;引入净空高度法,在对瑞康医药真实数据进行对比计算之后,认为净空高度法确实能够更准确及时地确认商誉减值损失;建立更完善的信息披露政策,包括建立全链条的信息披露标准以及更符合企业成本效益原则的分级披露制度,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环境建设,确保改进的制度规章能得到有效实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IASB讨论稿为研究视角,一方面,参照讨论稿中对于降低企业减值测试成本的考量,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而非仅仅从获得更有效财务信息的角度出发,针对商誉减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既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信息需求,又能兼顾企业成本效益原则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聚焦具体行业和具体案例,并运用案例中的实际数据,对讨论稿中提到的商誉减值测试改进方法进行展示,使改进方法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将结果与当前减值方法下的结果进行比较,探究改进方法是否可行、有效。由于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存在如下局限性:首先,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瑞康医药公开披露的数据,所获取的数据不够全面,部分分析进行了简化处理,分析的深度有待加强;其次,通过瑞康医药的案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行业内部分其他企业的适用性有待商榷;最后,笔者不具备会计实务经验,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可能较为理想化,具体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