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患者常因疾病及所需治疗的原因导致眼部保护机制的受损,进而引发眼部并发症。病变开始于眼表并进一步演变,严重的患者疾病康复后甚至留有永久性的视功能障碍或失明,影响了其后的生活质量。国外有少量研究涉及这一领域,其中,寥寥数项研究探索了最佳眼部护理方法;国内有一项类似的研究,但不能提供充分的有效证据。鉴于目前该领域基于循证的可靠证据不多,临床缺乏统一规范的护理标准,本次研究在调查分析重症患者眼部护理实践现状及ICU护士对重症患者眼部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回顾获取的信息,形成了两种眼部护理干预方案,通过随机对照设计,将其与现阶段的常规眼部护理方法进行比较,以探索有效减少重症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期望能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为制定科学、有效、实用、简便的临床护理常规和护士教育内容提供参考。
目的:了解重症患者眼部护理实践现状和ICU护士对重症患者眼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和评价两种眼部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重症监护昏迷患者的效果。
方法:课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自行设计的ICU患者眼部护理实践调查表以及ICU患者眼部护理知识调查表对来源于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145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针对重症患者的眼部护理实践状况,以及ICU护士对这一特定患者群体眼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方便选取上海市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3个重症监护病房,根据选样标准连续纳入研究对象149名。按事先确定的随机分配方案分入三组,除外流失病例后,最终39例入干预组1,40例入干预组2,40例入常规对照组。三组重症患者在年龄、性别、入住ICU时间长度、诊断、昏迷时间长度、Glasgow coma scale评分、气管置管情况、使用镇静剂、肌松剂情况、营养供给情况以及眼睑闭合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1护理内容包括清洁眼睑、贴敷无菌聚乙烯薄膜、冲洗结膜囊以及做好观察、记录。干预组2护理内容包括清洁眼睑、定时滴注氧氟沙星眼凝胶并做好观察、记录。常规对照组按病房现有常规开展相关护理工作,包括对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日间定时滴注林可霉素眼药水,夜间涂敷金霉素眼膏封闭睑裂处,并做好观察、记录。计划对每位患者进行为时5天的干预。以角膜上皮是否脱落为眼部并发症的评价指标分别于实施干预第3天、第5天对两种眼部护理干预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一、重症患者眼部护理实践状况及ICU护士对眼部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1.重症患者眼部护理实践:145名(100%)护士认为实践中有针对昏迷和眼睑闭合状态异常患者的眼部护理,对眼喻闭合不全的患者最多采用的措施是使用眼用制剂。124名(85.5%)护士认为有针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眼部护理。117人(80.7%)表示能进行眼部的观察和记录;128人(88.3%)认为有眼部清洁工作;129人(89.0%)表示能保持眼部湿润,所占比例最多的109人(75.2%)认为在此项措施中使用了抗生素眼用制剂。
2.重症患者眼部护理知识:平均得分为19.88±1.19(百分值为65.66)。145人(100%)知道意识障碍的患者有发生眼部并发症的危险,105人(72.4%)认识到重症患者眼睑闭合状态是否异常是重要的病情观察项目之一,123人(84.8%)认为保持眼部的湿润是防止发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但知道如何正确识别眼表感染表现的只有2人,考虑到气管内置管患者固定带松紧不恰当可能造成眼部并发症发生的也只有3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4%和25.5%。护士在ICU的工作年限是影响其眼部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
二、两种眼部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重症患者的效果
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SAS9.13的PROC GLIMMIX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膜上皮脱落两次测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第3天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膜上皮脱落的差异经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第5天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膜上皮脱落的差异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1与对照组的比较P<0.001,干预组2与对照组的比较P<0.01,两干预组的比较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自身干预3天和干预5天患者角膜上皮脱落情况的比较显示,干预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针对重症患者的眼部护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有效循证证据的统一实践规范,ICU护士对重症患者眼部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结合文献回顾和眼部护理实践调查结果形成的两种眼部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减少重症患者角膜上皮脱落的发生并具有潜在经济效益,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重症患者眼部护理常规或临床指南提供参考,并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护士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