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敏感水稻(Oryza sativa L.)在低温锻炼及冷胁迫过程中细胞内Ca<'2+>动态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t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冷敏感植物水稻品种明恢63通过低温锻炼提高抗寒性的适宜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钾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冷敏感水稻幼苗低温锻炼中,细胞内Ca<2+>水平的时序性动态变化以及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低温锻炼后的冷胁迫过程中细胞内Ca<2+>水平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了Ca<2+>在冷敏感植物低温锻炼中的信号传递作用。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冷敏感水稻明恢63在适宜低温下锻炼2d,幼苗的抗寒力即有提高,锻炼时间延长至6d,幼苗的抗寒力明显增强,锻炼时间进一步延长至10d,幼苗的抗寒力与6d时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15℃/11℃(光周期14h/10h)和11℃恒温两种锻炼温度下的锻炼幼苗,抗寒力存在明显差异,15℃/11℃(光周期14h/10h)的锻炼效果更好,11℃恒温锻炼对冷敏感水稻明恢63抗寒力的诱导作用有限。本研究结果表明冷敏感水稻明恢63适宜的锻炼条件是15℃/11℃(光周期14h/10h)下锻炼6d。 研究发现,在低温锻炼过程中,冷敏感水稻幼苗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如下:在低温锻炼的初期(12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随着低温锻炼时间的延长,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又回到细胞钙库中,细胞内的Ca<2+>水平又回到低温刺激前的低水平,同时,细胞内、外钙库中Ca<2+>的排布发生变化,Ca<2+>趋向定位于钙通道附近。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经过低温锻炼的幼苗对低温的刺激比对照更敏感,其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在胁迫初期短暂升高后,很快又回撤到细胞钙库中;而对照苗细胞内Ca<2+>上升的时间较锻炼苗延迟,而且增加的Ca<2+>长时间聚集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不撤退,结果造成细胞钙毒害。低温锻炼水稻幼苗表现出与抗寒植物类似的低温Ca<2+>信号指导特征。 因此,本研究认为,经过一定温度和持续时间的低温锻炼后,冷敏感水稻明恢63的抗寒性明显提高,Ca<2+>在其抗寒性诱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信使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材料,通过PV曲线的测定,得到饱和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时的相对含水量(RWCtlp)、质壁分离时的渗透水含量(ROWCtlp)、
本论文以茶条槭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外植体直接出芽和愈伤组织分化两种途径,建立了茶条槭的离体培养体系,并对愈伤组织中没食子酸代谢调控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省级立项课题:整合区域图书资源,搞活乡村阅读实践的研究(2017GHB2996)  摘要: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90万字.但我区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是摆设,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整合本区域内各校图书,实行图书"大篷车"活动,搞活乡村
土壤碳库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有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对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被认为是土壤结构稳定
禾谷类作物对于人类,尤其是亚洲大陆的居民来说是不可缺的重要食材。而胚乳作为谷类作物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等等一系列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因
本文以南林895杨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利用构建的可去除选择标记载体PX6-GFP和PX6-CpTI,开展杨树无选择标记遗传转化的研究,分析转化效率和选择标记基因去除效率,旨
摘要:新时期,我国提倡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在用传统的模式方法。笔者通过本文把地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教学方式进行对比探究,希望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理念,推进地理新课程创新教学,加快素质教育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传统;创新;教学模式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