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而言,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特征对生活在其中人的行为活动、视觉感知及舒适性都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外部空间通常容易与开放空间的概念相混淆,外部空间是基于物理属性的定义,而通常所说的开放空间是社会属性的定义。在城市物理环境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城市微气候环境的研究中,其与开放空间的相关性研究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基于物理属性直接定量地描述城市外部空间的开放程度,对认知城市形态及其与微气候的关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而言,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特征对生活在其中人的行为活动、视觉感知及舒适性都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外部空间通常容易与开放空间的概念相混淆,外部空间是基于物理属性的定义,而通常所说的开放空间是社会属性的定义。在城市物理环境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城市微气候环境的研究中,其与开放空间的相关性研究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基于物理属性直接定量地描述城市外部空间的开放程度,对认知城市形态及其与微气候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对于城市外部空间的定量研究集中在街道、广场等边界清晰的外部空间类别中,然而由于复杂城市形态下外部空间边界不清晰的特征,因此这些量化分析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复杂城市形态下外部空间的量化分析中。然而在这些量化分析的研究中,剖面高宽比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且剖面高宽比与风速的关联性已经被证实。本研究从城市剖面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外部空间的高宽比和朝向对外部空间风速的影响,以外部空间不同剖面方向的高宽比作为量化外部空间开放度的基础数据,提出了高宽比(HWR)、方向高宽比(HWR_a)、平均高宽比(HWR_average)三个指标。并且基于城市剖面的两种不同剖切方法:旋转剖切法和平行剖切法,提出了共五种外部空间开放度的量化分析方法,并以实例数据详细介绍了五种方法的步骤并分别对比五种方法在量化结果和方法上的差异。基于不同量化分析方法所获得的外部空间开放度分布的情况,分别利用斯皮尔曼相关性系数将其与外部空间的风速分布作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说明本研究所量化的外部空间开放度与风速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项。同时,针对不同量化分析方法的结果与风速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探究以不同剖面方向的数据为基础数据,经量化分析得到的外部空间开放度结果与风速之间关联性的差异,以此来为量化分析方法中方向系数的设定及剖面方向的选取来提供参照。最后以南京市四个不同肌理的典型地块作为研究案例,选取外部空间开放度量化结果与风速关联性最高的量化分析方法,来分别对四个地块外部空间的开放度进行量化分析。基于量化分析的结果,分别分析各自地块内不同开放度外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并对比四个地块内的分布差异。本研究提出了在复杂城市形态下对外部空间的开放度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有助于提升对城市形态及其与微气候关联性的认知,且能够为相关的规划决策提供支持。本文正文共约36000字,图表62幅。
其他文献
在当下城镇时代变革下,村镇经营性社区经历了“自下而上”空间自发生长与“自上而下”政策外向推动的演化进程。在其中,村镇经营性社区转型发展开始出现诸多问题,例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土地低密度无序利用,村镇产业同质化,人口流动频繁难以管理等。因此,对于村镇经营性社区的管理运维亟需将视角转向空间治理,只有治理创新才能成为破解转型难点的关键。本文从“理论归纳-实证研究-策略导引”的研究范式出发,立足于村镇经
《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时代的军记物语,通过平氏和源氏的斗争讲述了日本从贵族社会到武家社会变迁的过程《平家物语》是日本军记物语的经典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平家物语》的汉译本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有着各自的翻译特色。而译本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是由于译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平家物语》不论是在文体还是内容方面都是繁复多样,包含了许多的文化信息,而译本中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反映
语言产出包含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概念生成阶段,说话者生成想要表达的前言语概念信息;第二阶段是语法构成阶段,涉及对前言语信息的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第三阶段是发音。言语的产出是递进式的。其中,语法编码包括词汇提取和句法提取,词汇提取是指为前言语阶段产生的概念选择对应的词汇,句法提取是对结构的加工。以往关于句子产出中语法编码的研究大多探讨计划单位的大小,还很少有研究探讨语法编码阶段词汇选择是否受到结构的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生态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相应的,天然林保护政策也经历了多次变革。新时期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指示,中国天然林进入了全面保护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探索如何出台更有效的天然林保护政策,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究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制定过程,分析天然林保护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就具有极
《帕埃斯图姆的异样景观》是皮拉内西晚年的重要蚀刻版画作品,描绘了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古希腊遗址帕埃斯图姆的三座多立克神庙。在1777年,皮拉内西考察了帕埃斯图姆并在次年出版了《帕埃斯图姆的异样景观》,这是皮拉内西唯一一套关于古希腊建筑的作品。这套作品包含卷首图在内共21张蚀刻画,并保存有17张草图,这些草图大部分被英国建筑师索恩收藏。18世纪中期的欧洲,掀起一股希腊复兴的热潮,许多建筑师争相考察了帕埃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筑业就不能取得发展。建筑业与国家的经济直接相关,同时,建筑行业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除了由于建筑运营造成的大量能源消耗外,项目生命周期中废弃物排放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原因。因此,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十分紧迫(Xu et al.,2019)。近年来,人们对绿色建筑的关注逐渐增加,为了提高建筑项目的可持续性,世界各地开发了许多评估工具。但是,在石油资源丰富的阿拉伯海湾国家却
纵观整个美术史,人物题材一直是具象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形象在各个时期的画作中都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随着照相机的普及,使得绘画开始摆脱再现客观现实的功能。从现代主义开始,艺术家就开始采用新的方式来表现人物。时至当代,艺术家们更注重表达个体自由多样的生命感受,尝试运用各种独特的个人化的表现手法对客观人物形象进行处理,创造出了诞生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全新的形象,拓宽了人物在绘画中的表现空间。本文选取
从阿尔伯蒂到帕拉第奥,文艺复兴建筑师对于军事建筑理论的研究从未停止。这些建筑师、学者研究的关注点虽有交叉但各不相同,涵盖了军事建筑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筑城学,攻防器械有关的科学以及战争艺术,如:古罗马的营地布置,城防工程,战略战术,桥梁,军事器械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帕拉第奥的工作补齐了前人对战术战略以及空间地理研究的缺角。其中变化的一个驱动力是现实战争在随着火药的普及而改变。本文以帕拉第奥为波利比
本文探讨20世纪初新兴国家首都计划中新德里、堪培拉、南京的首都建设的形象及其产生原因,并尝试通过对比三者首都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内容,了解二十世纪初理想城市理念在新兴国家首都建设中的反映,拓展理解政权与首都空间形态的重要关系。本文从二十世纪初首都建设的国际背景和首都规划两个切入视角,对首都物质形态及其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在首都建设的国际视角下,回顾梳理了二十世纪初以城市健康与市政改造、城市道路布局
南京市江北新区是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域,其发展及扩张过程对区域气候具有深刻的反馈作用,深入研究区域城镇化过程对气候效应的反馈作用,对城区可持续发展及居民宜居性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960–2017年江北新区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区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选取城镇化过程相关指标以表征江北新区城区扩张程度,探讨区域气候效应与城镇化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通过设计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