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目标词的选择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基于竞争的词汇选择理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目标词的选择是通过竞争实现的,非目标词的激活水平越高,目标词的选择越困难。然而,Costa等人的研究表明:当非目标词激活水平升高时,并不一定会干扰目标词的产生。因此,基于竞争的词汇选择理论受到了质疑。研究者为此提出了“反应选择假说”,该假说认为目标词的选择不是通过竞争实现的而是根据“反应排除标准”通过排除言语产生通道中的干扰词来实现的。当干扰词符合“反应排除标准”时,就会对目标词产生干扰,当干扰词不符合“反应排除标准”时就不会对目标词产生干扰。“反应排除标准”包括同水平语义类别,词性类别等,只有当干扰词与目标词词性相同并且属于同水平语义类别时,才能对目标词产生干扰。
然而,是否只有与目标词属于同水平语义类别的干扰词才能对目标词产生干扰,当干扰词与目标词属于上下位语义类别关系时,是否也会对目标词产生干扰?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从语义类别的角度对词汇选择机制进行探讨的,语义类别是一种科学意义的类别,而情景类别是生活意义的类别。那么当干扰司与目标词不属于任何语义类别而属于同情景类别时,是否也会对目标词的通达产生干扰?同时,反应选择假说认为“反应排除标准”还包括词性类别标准,当干扰词与目标词词性不同时,不会对目标词产生干扰。那么,当词性不同的干扰词与目标词属于同一情景时,是否会对目标词的通达产生影响?本研究将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分别从语义类别和情景类别两个角度对“反应选择假说”进行检验。
实验1主要探讨当干扰词与目标词属于上下位语义类别关系时,是否会对目标词的通达产生干扰?结果表明:在上位语义类别干扰词条件下出现了语义干扰效应。说明当干扰词与目标词属于上下位语义类别关系时也可以对目标词产生干扰,“反应排除标准’’中的语义类别标准,不仅包括同水平语义类别还包括上下位语义类别。
实验2主要探讨同情景类别干扰词是否会对目标词的通达产生干扰?结果表明:在同情景类别干扰词条件下出现了干扰效应。“反应排除标准”不仅包括语义类别标准还包括同情景类别标准。
实验3探讨同情景异词性干扰词是否会对目标词产生干扰?结果表明:当干扰词与目标词词性不同却属于同一情景时,对目标词产生了促进作用。说明当干扰词与目标词情景语义相关时,也可以对目标词产生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排除标准”不仅包括语义类别标准还包括情景类别标准;语义类别标准不仅包括同语义类别标准还包括上下位语义类别标准;一般语义相关干扰词和情景语义相关干扰词均可以对目标词的通达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