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的社会资本重建——以鲁东南水库移民村大庄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鲁东南水库移民村大庄一段50年的移民历史,搬迁后的50多年里大庄呈现的社会问题,充分凸显出移民建设的复杂性。 1950年代简易的移民搬迁与安置模式对移民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移民搬迁降低了大庄人的生活质量,移民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失衡,引起移民次生性贫困。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经济扶持下大庄经历了漫长的社区建设历程,然而建设与破坏如影随形,大庄如同一个漏斗使国家注入的经济资本与村庄精英的建设努力一一落空。 笔者认为大庄社区重建问题的核心不是缺少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而是缺少社会资本。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庄的社会资本重建问题。对内,移民搬迁与安置损害了大庄内部的社会关系,村民之间、村民与基层组织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初级社会关系的功能被削弱,基层组织权威弱化,使大庄内部社会资本弱化。国家、地方政府参与下的经济扶持不但没有助于大庄的物质资本积累反而进一步弱化了移民的社会资本,进而更降低了社区凝聚力。对外,搬迁进入新环境之后,大庄失去了原有的外部社会关系网络。移民背景不但没有使大庄赢得周围村庄的认同,大庄反而成为“贫困”、“混乱”的代名词,社会声望降低,大庄陷入信任危机,被“近而远之”。经济边缘化引起的社会边缘化的后果是移民的外部社会资本弱化。 社区共同体的社会资本弱化时,个体的社会资本构筑成为实现集体利益、自我利益的重要途径。在基层权威弱化,制度性监管缺失的农村社区,大庄村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更明显的体现出传统社区的特点,宗族、面子、人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制度性规范成为成员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个体之间社会资本的不均衡导致权力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国家的政策扶持遭遇个体的非制度化的利益实现模式,很难对社区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家政策扶持下基层组织、村民、地方政府的合作失败削减了合作主体相互之间的认同,进一步弱化了大庄作为“社区共同体”意义。因此,尽管现在大庄成员个体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大庄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发展依然缓慢。 本文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参与观察与个案访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初中7年级、8年级、9年级的271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和量表测验法,考察了初中学生偶像崇拜特点、压力与偶像崇拜关系以及有无偶像与不同维度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学位
跳槽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虽然它是一项个体行动,但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对家庭、企业、以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跳槽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本研究从关注这一社会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和养老资源严重供需不平衡,尤其是老年人的医养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也十分迅速。人口老龄化不仅表现在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增加上,而且还表现在残疾老年人群体的特征上,本文通过对泰
清东陵地区的守陵人族群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清朝时期的满化、民国时期的汉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再满化三个阶段。该项研究中,笔者选择“社会记忆与利益需求的辩证关系
学位
目前,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各种补助、津贴在不断地完善。然而,在日渐满足老年人物质需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