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s)现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应用,目前中国主流的社交网站微信、微博等用户数已分别超5亿。这些应用对人们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交网站(以及广义上网络)影响了我们的记忆方式、信息加工深度,偏见、自尊水平、幸福感、人际关系等。就现有的研究来看,已有的研究也大多以问卷调查为主,缺少实验因果关系的研究。另一方面,现存的研究大多只研究社交网站的一些现象关系,不能深入研究其影响过程和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微博对个体态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不同动机、不同认知风格的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打破了以往社交网站的研究都是问卷调查求相关的研究方法。是社会认知的研究范畴,同时是“网络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领域。本研究以对武汉人的地域态度为例,探讨微博上关于武汉人的信息,对我们的态度产生的什么样的影响。微博上关于武汉人的信息各色各样,有说武汉人“粗鲁”的,有说武汉人“热情”的,那么外地人对武汉人的态度,会被这些信息影响吗,其影响的因素和过程是怎样的?动机和认知风格在其中起什么作用?这是我们的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将促进互联网环境中,规则和规律的发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微博使用、管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对于现实生活有重要意义。实验一旨在研究微博上的信息对被试态度的影响。通过眼动实验,记录积极微博组、消极微博组两组被试在阅读微博图片时的眼动数据,同时采用内隐、外显两种方法测量两组被试对武汉人的态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均对武汉人存在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较积极。两组被试IAT效应对比差异显著,说明微博信息对被试的内隐态度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用自由反应法记录的外显态度结果表明,实验后两组被试形容武汉人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比例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被试的外显态度也产生了明显变化。在眼动数据上,两组被试在“平均注视时间”“瞳孔直径”“平均跳视幅度”和“眨眼次数”上差别显著。这些指标说明,被试加工消极微博时认知负荷更高,压力更大,被试对消极信息更感兴趣。实验二旨在探讨微博上的信息对我们的态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过程、机制。实验二同样使用眼动仪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不同动机、不同认知风格的人,在看到微博上的偏见信息时,是否有态度改变上的区别,是否存在加工过程上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工微博信息时,不同动机和认知风格在眼跳幅度、眨眼、每张图片观看时间上差别显著,说明不同认知风格、动机的被试加工策略有所差别。而动机、认知风格在态度改变上,差别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武汉人存在积极的刻板印象。微博上对武汉人的评价影响被试对武汉人的态度,有些影响是内隐的,有些影响是外显的。动机和认知风格对态度改变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对微博上的内容进行监管是有必要的。另外,眼动数据表明,被试加工消极微博时认知负荷更高,压力更大,被试对消极信息更感兴趣。不同认知风格、不同动机的被试在加工微博信息时,加工策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