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新假期制度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逐渐走向休闲经济时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人们的休闲意识逐渐増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为人们带来多样化的休闲环境,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大数据为地理学科研究者们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空间数据中微观描述的不足,能够更详细地描述微观主体的行为和活动。国内外学者对于各类休闲设施展开了多角度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对于综合休闲设施整体空间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已有研究对于休闲设施格局优化意见缺少对需求侧消费者休闲体验感受进行梳理,不能明晰大众对不同休闲设施的消费导向。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重庆市主城九区休闲设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POI地理大数据,结合传统监测数据,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别对主城区休闲设施在不同研究年份、不同距离与高程下的分布数量结构特征,以及各类休闲设施集聚程度、分布密度与方向的空间布局结构特征两方面进行探究,明晰各类设施时空格局演化情况。其次,基于已有文献研究成果以及重庆主城区休闲设施性质与城市发展状况,利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对选取的对应指标进行探测分析,探明不同因子对各类休闲设施的影响程度强弱,以及不同影响因子在研究时间节点中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梳理大众点评文本数据,构建大众休闲体验感受词频特征表,并结合主城区休闲设施演化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设施格局优化意见。研究表明:(1)结合休闲设施数量结构与重庆市旅游发展规划目标来看,主城区通过十年持续发展,建设了多个种类休闲设施,可以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的不同休闲需求,基本符合规划目标所欲打造的山水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数量变化特征方面,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康娱游憩类设施数量占比最大,10年共计增加10552处,成为研究区的主要增设发展对象。专项休闲类设施增幅居于其后,共计增加743处,文化休闲类与休闲旅游类设施增幅较小,变化差异不显著。设施总体随距离增加分布数量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分布在0-10km区间的城市五大商圈,并在200-300m低海拔处集中分布。康娱游憩类设施分布距离及高程变化与总体近似。专项休闲类设施在15km处分布最广,同时9个高程等级下均有明显增长态势,受到高程的限制较小。休闲旅游类设施,随距离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再增,在9个高程等级下均有分布,在三个研究时间节点变化不显著。文化休闲类设施主要分布在0-5km范围内,并集中布设在海拔200-300m处。(2)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总体最近邻指数从0.164升至0.189,表现为聚集分布布局特征,在核密度分析中呈多中心,大聚集,小分散的分布态势,与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相似。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于五大商圈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城市周边扩张,属于相对典型核心--边缘扩散空间分布模式。并且具有明显分布指向性。康娱游憩类设施由于数量占比最大,因而在集聚特征和分布方向上与休闲设施总体近似。专项休闲类设施在集聚特征上稍弱于康娱游憩类,分布范围逐渐拓宽,呈现突破中梁山和铜锣山以东西向分布格局特点。文化休闲与休闲旅游类设施呈聚集-随机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弱于其他两类设施。其中,文化休闲类设施核密度分布集中,密集程度增加,随着图书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增加,呈现核密度密集程度增加趋势,并使得分布范围逐渐内缩。休闲旅游类设施由于自然资源固定性,分布方向更为顺应山水格局,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核密度变化不显著。(3)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影响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进行探析,发现重庆市主城区休闲设施总体空间演变受到常住人口与道路密度影响程度最大,分异及因子探测q值解释力均逐年上升。距市中心距离及旅游收入解释力分别排名三,四名,但距市中心距离随着道路密度增加,q值逐渐减小。对具体类型休闲设施分析发现,康娱游憩类设施由于数量占比最大,所以影响因子解释力与总体近似,文化休闲类设施空间分布同样受常住人口影响程度最大,道路密度影响力逐渐减弱,距中心距离影响程度增加,同时旅游收入对其也有较强解释力。休闲旅游类设施布局主要受交通要素及人口特征要素控制,专项休闲类设施分布受到人口特征要素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道路密度,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力随时间变化逐渐提升。自然地理要素则对各类设施布局演化解释力度较小,影响效果较弱。(4)对城市规划者与休闲设施投资经营者提出了格局优化意见: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要依据自身优势特色,规划建设城市休闲主副中心;在发展城市休闲设施的同时要注重城市山水格局,避免无序扩张;要着力打造城市休闲名片,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加大对于城市休闲形象的宣传力度。对于休闲设施投资经营者,要明确大众对休闲消费的喜好特征,充分了解市场规律,避免跟风式投资,在此基础上注重设施选址区位,提升各类休闲设施可达性,降低出行成本。其设施经营可以结合重庆特色,并尝试发展夜间休闲经济。与此同时,还要提升设施经营时的服务水平与产品质量,并对设施消费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优化,让消费者有良好的休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