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样,高考也是理论界重要的研究话题。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对高考的相关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围绕着高考的制度、政策、改革、功能、公平、科目与试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上以思辨研究、经验总结为主,有关考试观尤其是高考观的实证研究则相对不足,且在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问卷调查法居多。问卷调查法有赖于被试自陈的真实性,对问卷设计和被试的配合度要求较高,而词语联想法在高考观的探测上可以较好的规避问卷调查法的不足。 概念是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和词语的关系密切,概念往往用词语来表达、巩固和记载,其形成也是需要借助词语来实现的。由于某人或某事(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概念)的行为称之为联想。词语联想法是研究者或调查者通过被试对某一概念所联想到的相关词语的分析和处理来完成对这一概念结构的探索和建构,进而了解相应群体对该概念所指事物对象的认知和理解状况。通过作为高考主体的高中生对高考这一概念的认知与理解的探索,可以了解当前高中生的考试心理(观),进而找到相应的教学及辅导对策,不仅对于解决考生及其家长考试焦虑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高考制度的完善和高考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主要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词语联想法对高中生的“高考”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首先,以“高考”一词为刺激词,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了江西省的1359名高中生进行自由联想,请他们尽可能多的写下联想到的和高考有关的词语,然后对收集的词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高中生由“高考”概念而联想到的词语丰富而广泛,一共收集了有效联想词14436个;其次,在对联想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前80个高频联想词进行了分类调查,并对分类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的“高考”概念是从“备考过程”、“考前综合状态”、“亲友”、“发展过程与未来生活”、“大学阶段”和“考后情感体验及活动”六个方面进行表征的;最后,在高频词数据和分类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被试群体高考联想词的差异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个体对高考概念的联想受到性别、年级、学科和户口所在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