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生空间”是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简称。“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分析自然本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能够为各类空间提供长期稳定发展的水平。通过“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和空间冲突测度,可以厘清土地利用现状的人地矛盾,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基础条件。本文以四川理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熵权赋值法和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分别针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选取多项指标评价其适宜性。在全面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后,依托GIS平台叠加适宜性评价结果,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指数,划定“三生空间”冲突强度,用莫兰指数衡量空间冲突的全局自相关关系,用Getis-Ord Gi~*指数分析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基于“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三维魔方法划定国土空间优化分区,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优化结果的空间特征,最后结合“三生空间”冲突测定结果,提出各类分区的发展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来看,相较于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研究区更适合生态空间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空间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中度适宜区次之,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部;低度适宜区最广,呈零星散布状。生活空间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主要沿杂谷脑河分布;中度适宜区面积次之,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低度适宜区面积最大,呈全区分散状态。生态空间高度适宜区面积最小,散布于除中部外的其他区域;中度适宜区面积次之,主要集中在米亚罗镇、上孟乡等地;低度适宜区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通过现状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图层,分别与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可将各类空间均划为强冲突区、较强冲突区、临界冲突区和弱冲突区。可知生产空间冲突强度较为均衡,生活空间冲突最强,生态空间冲突较强,这说明研究区的建设用地空间位置最不合理,应该重点优化调整。(3)从全局和局部角度,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冲突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帮助明确研究区国土空间利用现状的人地矛盾程度。从全局集聚特征看,生态空间冲突集聚程度高,生产空间和“三生”综合空间冲突趋于集聚,生活空间冲突趋于随机分布。从局部集聚特征看,生产空间冲突的冷点区分布于北部和西部边缘,热点区分布于中西部和南部;生活空间冲突的冷点区集中分布于通化乡和薛城镇等地,热点区沿杂谷脑河沿岸呈线状分布;生态空间冲突的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米亚罗镇,热点区分布于中部和西北部边缘;“三生空间”综合冲突的冷点区分布于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热点区散布于东北部。(4)理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分区可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面积最大,适度发展区范围最小。其中,优先发展区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和中部;适度发展区零星分布于全境;一般保护区分布在除西部外的其他边缘地区;重点保护区主要沿边缘呈带状集中分布。从空间分布均匀程度看,优先发展区分布状态为绝对平均,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分布状态为比较平均,适度发展区分布差距悬殊。从空间分布比例看,适度发展区分布差距悬殊,优先发展区分布相对合理,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分布绝对平均。(5)基于“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结合冲突强度测度,以各类优化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依据,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提出发展建议。当优先发展区的专门化程度(k)小于2时,应建设为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兼顾发展特色种植业,开发水电等清洁能源;k≥2时,应当从加强配套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提高空间利用效率。适度发展区的k<1时,应以挖掘建成区潜力为主,实现集聚效益;k≥2时,应当加强推广精细化种植业,建立特色示范园,同时保证基本农田范围不受侵占。一般保护区的k<1时,应当分别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扩张进行严格和适度限制;当k≥2时,应当作为农田保护的主体区。重点保护区的k<1时,应当维持原有生产、生活空间利用模式,同时积极建设生态保护区;当k≥1时,应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和用途管制,切实发挥此类区域的生态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