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技术构成——哈贝马斯“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前提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日常生活的技术构成——哈贝马斯“生活世界”与“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回顾和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系统梳理了哈贝马斯文本中对技术的理解和阐述,包括对早期文本、交往理论时期“技术”的分析和解读。同时指出“技术”这一哈氏未曾加以重视的概念恰恰作为某种隐匿的前提贯穿了他的整个学术思考。 第三章将哈贝马斯关于“技术”的理解放置在西方传统思想语境中进行考察。通过对贯穿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康德、伽达默尔、阿伦特等人的“技术与人性对立”的分析,阐明了哈贝马斯的技术观并未立足于对技术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实际分析,而是非反思的接受了传统的哲学教条。 第四章从“技术与人类生存”这一实际的问题意识出发,更新了哈贝马斯关于技术的定义,并且论述了技术不仅构成人类动物性生存的前提,同时技术也构建起了我们得以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和家园。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为导论和上编、中编、下编。导论中阐明了“文化经济”作为时代命题,它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又是一种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构想。文化经济的社会学研究是新的探索,具有积
探险旅游是指有机会接触危险的休闲活动,首先这是一种休闲活动,其次,这种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指人类为迎接自然、生理世界诸如山川、空气、波浪等的挑战而参与的活动。其动机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较系统地解剖了一个自然村落中村民之间社会关系的构成及主要关系的分布特征。研究从村民的季节活动和日常活动着手,对社会关系的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对网络舆论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文章把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网络集体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一系列具体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确了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进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的流动与迁移足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农民的流动与迁移问题自然也就成为了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在借鉴已有研究
新二元社会是相对于城市和农村的老二元社会而言的,是指传统计划体制的社会机制和市场化社会机制共生的社会结构。本来,两种社会机制并存的事实,是与市场化改革同步发生的。但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文明本质上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的文明,我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都是由漫长的小农生产酿造的。
长期以来农民企业家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缺乏现代性的表现。本文摈弃了该解释的文化中心主义,提出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经济行为。
政治精英职业地位获得在社会学学术研究中是热门而敏感的话题。笔者以一个县级市为研究范围,运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方法,对我国行政级别较低、职位数量较少和各种关系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