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吐蕃王朝史实,敦煌古藏文写卷《吐蕃大事纪年》是必不可或缺的材料。写卷记事手法单一,句型呆板、单调,多属于公式化句型。几乎每条记事都是“生肖纪年加赞普驻地加大论召集盟会”。但所记录的事实,却是王朝时代的真实反映。其中主要包括,王室成员与吐蕃高层官员的活动,吐蕃同其他邻国之间的交往。本文从纵向全篇记事,横向单条记事两个方面着手,解析了大事纪年的史料价值。转写翻译原卷,以及为其他专家不同见解作注,是本文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吐蕃的大论制度的演变,考证了吐蕃政权的内部关系。对于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也作出全面统一的解释。本文第一章,探讨了吐蕃王室成员的葬礼仪轨,以及705年的吐蕃政变。纵观全篇记事,提取相关信息,探讨吐蕃王室成员的葬礼细节。利用大事纪年的记载,验证了 PT 1042中记载的“三年大葬”的描述。在总结基础上,推断学界争论已久的松赞干布卒年的问题。第56条记事所隐含的史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政变发生在705年。记事叙述了吐蕃赞普位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动荡局面。文中探讨了政变的起因、结果,并分析了政变对吐蕃政局的影响。由于写卷的记载以赞普活动为主,文章以此为基础,撰写出吐蕃历代赞普生平,整理出完整的吐蕃赞普世系。大事纪年为古藏文书写,其中的单词、文法,在现在藏文中已不再使用。诸如此类记载,为我们研究大事纪年,抑或王朝史实,造成诸多不便。长久以来,学界有许多研究成果问世。国内外很多者投入到写卷研究之中,但观点不一,莫衷一是,各有所长。本文第二章,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重新对《吐蕃大事纪年》进行翻译注释。对照藏汉史料,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研究成果,做出适当解析。吐蕃大论的活动,也是《吐蕃大事纪年》的重要内容。本文第三章,重点探讨了吐蕃大论制度。为方便理解吐蕃的大论制度,本文以噶尔氏家族为例,探讨了大论权与赞普权的博弈。在此过程中,大论权势不断受到削弱。王朝中后期,吐蕃大论权势已无力同赞普权势相抗衡。本章最后总结了吐蕃历任大论的简要生平,并以《吐蕃赞普传记》第二章为蓝本,做成吐蕃大论世系表。学术界对吐蕃政权的探讨,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有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第四章,将对尚与坌、尚与论以及吐蕃位阶等级,进行分析。正史中记载的尚坌关系,等同舅甥关系。经过研究发现,尚坌和舅甥不具有对等关系。后王朝时代的吐蕃学者一度认为,吐蕃的政治制度是“三尚一论”或“三尚四论”。事实上,在吐蕃王朝时代,这种理想的政治模式并没有真正实施。同时,位阶等级也是衡量“大论”与“论”,以及吐蕃其他官员权势地位的重要参考。本文将依据敦煌古藏文文献,对吐蕃位阶等级体系进行简略的探讨。吐蕃王朝时代,传统贵族与尚系家族的斗争,贯穿整个王朝史。无论是吐蕃政变,还是大论位更迭,甚或地方官僚变迁,都有两大势力集团的身影。最明显的是两大势力集团,对大论位的争夺。王朝前期,尚系家族凭借王室的支持,一度打压传统贵族势力。经过不断斗争,尚系家族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王朝中后期,尚系家族成员的身影,出现在许多重要场合。例如,唐蕃会盟等重大事件。甚至尚系家族成员,成为吐蕃政权中不可或缺的势力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