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用苯扎氯铵溶液对纯钛试件进行浸泡处理,检测该方法能否使纯钛具有抗菌性,并寻找最适宜的处理浓度。然后,通过老化实验,观察抗菌性持续的时间。方法:1制作试件医用纯钛板经打磨抛光后,用线切割机切割为10×10×1mm的小钛片,然后用600目金相砂纸进行六个面打磨,每个面打磨50次。2抗菌处理准备0.1%、0.5%、1%的苯扎氯铵溶液以及灭菌蒸馏水,抗菌处理方式为浸泡。随机选24片纯钛片,先后用95%的乙醇和灭菌蒸馏水超声振荡30min,而后高温高压灭菌。将这些纯钛片随机分为4组,每组6片——A组:用0.1%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处理;B组:用0.5%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处理;C组:用1%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处理;D组:用灭菌蒸馏水浸泡处理,即阳性对照组。将这些钛片装入24个灭菌冻存管中,用移液器吸取四种溶液,每管放入2ml,钛片在这四种溶液中分别浸泡1h后取出,然后再投入灭菌蒸馏水中漂洗10min,取出,室温干燥。3菌悬液制备将ATCC90028标准白色念珠菌菌株复苏后,用1640液体培养基稀释,比浊仪调整,使菌液浓度呈0.5M备用。4检验抗菌性有无的实验将以上4组钛片分别用1ml菌悬液浸泡,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再取出钛片,2ml灭菌蒸馏水冲洗后,再将钛片分别放入3ml新的无菌1640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器上振荡1min,再将带菌的液体培养基转移到比浊专用管中,混匀后比浊仪比浊,记录数值。读数时,用无菌的1640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5冷热循环随机选取30片纯钛片,经脱脂灭菌后用2ml1%的苯扎氯铵溶液浸泡1h,冲洗干燥后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6片。其中1组不进行冷热循环实验,而是在灭菌蒸馏水中浸泡10天,其余4组装于灭菌带孔的容器中,分别在5℃和55℃的恒温水浴中各浸泡30s,此为1次,反复进行此操作,分别冷热循环1000次、2500次、5000次和10000次。6检验抗菌性持续时间的实验后期实验分6组,分别是E组(未进行冷热循环实验,用灭菌蒸馏水浸泡10天)、F组(冷热循环1000次)、G组(冷热循环2500次)、H组(冷热循环5000次)、I组(冷热循环10000次)、J组(对照组,未用苯扎氯铵溶液处理钛片,未进行冷热循环实验,同上述D组)。6组实验所需时间不同,不同时间进行,保证实验同时结束。然后将各组纯钛片放入1ml0.5M的菌悬液中,恒温箱中培养24h,取出冲洗后放入3ml新的培养基中振荡1min,然后再转移带菌的液体培养基到比浊管中,混匀后比浊。读数时,仍用无菌的1640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7数据分析用SPSS14.0软件对冷热循环前的4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处理能否使纯钛具有抗菌性,并探索最适宜的抗菌浓度。再对冷热循环后得到的6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抗菌性能维持时间。结果:1抗菌性有无的测定结果对A、B、C、D四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数据属于非正态分布,因此选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按α=0.05水准,可发现不同浓度的苯扎氯铵溶液处理纯钛后对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效果不同。具体进行两两比较发现,B组与对照组D、C组与对照组D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A组与对照组D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B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抗菌性持续时间的测定结果对E、F、G、H、I、J六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发现数据属于正态分布,因此选用Dunnett-t检验,即E、F、G、H、I这五组均与对照组J组进行比较。按α=0.05水准,发现不同的冷热循环次数对纯钛的抗菌性能有影响。E、F、G这三组均与对照组J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H、I这两组与对照组J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苯扎氯铵溶液浸泡纯钛后,可使纯钛具有抗菌性能,且最适宜的处理浓度为1%。2经1%的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处理后,纯钛的有效抗菌性能可以持续3个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