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癫痫是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癫痫可致脑损伤,细胞凋亡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启动一系列复杂的蛋白酶级联反应,是癫痫致脑损伤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时间癫痫发作后可出现脑内选择性的神经元凋亡坏死和海马硬化。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建立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来观察癫痫大鼠海马的组织学改变,并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其海马神经营养因子P75NTR的表达变化,探讨癫痫发作后P75NTR介导的凋亡相关途径,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更有效的寻求癫痫的治疗靶点,为减轻癫痫致脑损伤提供新途径。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00只,实验起始质量200±20g, 12 h光亮/黑暗条件、22℃~25℃环境温度,分笼喂养。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癫痫持续状态组(status epilepticus,SE组)和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组)两个大组,每组又分为1,6,24,72小时四个亚组,每组动物20只。SE各组大鼠应用生理盐水溶解的1%戊四氮溶液,首先按40 mg/kg腹腔注射,10min后20mg/kg注射,然后每10min注射10mg/kg,依据Racine分级标准将大鼠行为分为6级。0级:无任何反应;Ⅰ级:胡须动、面肌抽动;Ⅱ级:点头、咀嚼或湿狗样抖动(wet dog shakes, WDS);Ⅲ级:一侧前肢抬起、阵挛;Ⅳ级:站立伴有双侧前肢阵挛;Ⅴ级:跌倒、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完全点燃的标准是获得连续3次Ⅳ级或以上的运动惊厥,且重复的SE发作达30min以上。对照组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各组大鼠均取4只分别选取1,6,24,72h四个时间点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P75NTR mRNA和蛋白的水平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75NTR在海马CA1区、CA3区的表达情况。结果:1动物模型制备SE组大鼠共80只,16只应用40mg/kg、48只60 mg/kg、11只70 mg/kg、5只80mg/kg PTZ即开始出现惊厥,主要表现为节律性缩头、肌阵挛。随着PTZ每10min注射一次,很快出现四肢抽搐,进入全面性强直发作阶段的大鼠失去姿势控制,前、后肢伸肌强烈收缩,并伴有呼吸抑制,口周发绀,眼球充血,持续数分钟不等。强直阶段过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80%动物达到Racine分级Ⅳ~Ⅴ级的点燃标准,大鼠SE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27只大鼠因持续强直发作而死亡,死亡率为33.8%。NC组动物均无行为学改变。2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对照组脑组织的形态学结构正常,细胞完整,神经细胞多呈三角形,核较大,胞浆里可见有深染的尼氏小体。SE组均可见神经细胞水肿、缺失、变性、坏死,尼氏小体消失,核浓缩、深染。海马区可见点状软化灶,以24h最为明显,6h和72h脑损伤较轻。3大鼠海马P75NTR mRNA和蛋白的表达SE后6h,P75NTRmRNA表达开始增高,24h达高峰(P<0.01),72h表达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F=5.475,P=0.004)。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蛋白表达结果与P75NTRmRNA一致(F=80.91,P=0.00)。4 P75NTR在海马CA1区、CA3区的表达情况P75NTR的免疫反应物呈棕褐色,主要位于海马CA1区、CA3区的锥体细胞层神经元的胞浆中。SE组6h可见到较多的阳性细胞,24h达高峰,72h表达下降,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腹腔注射戊四氮可成功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是模拟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的一种理想模型。2 SE后,海马P75NTR表达自6h升高,24h达高峰,72h略有下降,表明持续癫痫发作诱发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升高,其介导的凋亡相关途径可能有助于癫痫形成所需的持久结构与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