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开放性在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网络风险的威胁。随着网络深入青少年的生活,上网也成为了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网络风险认知,信息辨识能力较弱,从而易暴露在网络风险之中。因此,通过分析青少年对网络风险的认知情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青少年对不同网络风险的认知水平,从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风险,提高青少年感知网络风险的能力。而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影响因素的探讨,了解青少年对网络风险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治理策略,以达到风险沟通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展开讨论。文章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风险认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整个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风险认知相关理论的介绍。第三部分主要是调查问卷的编制、实施以及数据处理。第四部分主要是对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现状的描述,主要包括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基本情况和不同风险认知水平下的差异比较。第五部分则是对影响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的因素讨论。第六部分则是以结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网络风险的治理策略。第七部分,根据研究结果做出总结,并指出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调查了重庆市642名青少年,主要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研究,详细地探讨了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的基本现状,从而发现:在网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方面,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垃圾信息、不良信息、隐私泄露、买到次品、网络故障、费用超支、网络病毒、网络诈骗、网络成瘾、资料丢失、恶意骚扰、网络暴力、黑客攻击;而在网络风险发生的后果严重性方面,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网络暴力、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网络成瘾、资料丢失、黑客攻击、恶意骚扰、网络病毒、费用超支、不良信息、买到次品、网络故障、垃圾信息。而总的来说,青少年对网络风险项目上的认知得分情况,由隐私泄露、不良信息、网络诈骗、垃圾信息、网络成瘾、买到次品、网络病毒、网络故障、资料丢失、恶意骚扰、网络暴力、费用超支、黑客攻击逐渐变低,总体均值为13.46(均值范围为1-25),说明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只达到了一般水平,离高风险认知还有一定的距离。之后,本研究还探讨了青少年在不同认知水平下的差异,发现:青少年高、低网络风险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青少年的个体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上,而在青少年户籍、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则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还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从青少年内生和外源两方面,对影响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的因素分别做了讨论,发现:在内生因素中,青少年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人网络风险经历对其网络风险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而青少年的网龄、网络使用频率、网络熟练程度、网络知识以及网络信任对青少年的网络风险认知影响不大。同样,在外源因素中发现,家庭经济水平、同学或朋友网络风险经历、家人网络风险经历以及风险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风险认知水平,而青少年的户籍、父母文化、父母职业、同学或朋友网络风险交流、家人网络风险交流、学校教育以及风险弱化对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的影响不大。其中,相较于男性,女性青少年拥有更高水平的网络风险认知;年龄与青少年网络风险认知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对于网络风险而言,高年级青少年比低年级具有更强的感知能力;个人网络风险经历、同学或朋友网络风险经历以及家人网络风险经历的增加,都能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风险认知水平;家庭经济水平越好的青少年,其网络风险认知水平反而越低;在某种程度上,风险放大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风险认知水平。研究最后,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媒体层面以及政府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使得研究成果具有实践价值。个人层面的治理策略主要是通过加强青少年自身的网络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家庭层面的治理策略则是增进青少年家庭风险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学校层面的治理策略侧重加强学校网络知识教育,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水平;对于媒体,则强调发挥媒体作为第三方沟通的功能,建立公众-媒体-政府信任机制;而针对政府层面的沟通策略是加强政府的主导沟通功能,积极做好网络风险的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