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冈所具备的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气质使得她的小说中形成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物世界,那里面弥漫着“忧愁”以及“忧愁”背后的现代性精神流浪——致命细密的无所事事与百无聊赖的情绪几乎渗透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这种情绪比死亡更痛苦。
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到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再到萨冈的《你好,忧愁》,我们看到,经历过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只剩下了失落、茫然、空洞的期待以及放荡不羁的生活,之前存在的所有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对于当时青年人来说,已经轰然倒塌了。萨冈式的叛逆、忧愁作为青春的标志,影响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叛逆青年,充盈在他们的青春时代与青春世界里,一面表现给世人,另一面在这个过程中追寻真正的自我。
当时十分流行的存在主义思潮中存在着一种很强烈的危机意识,对于世界的意义充满了不信任,再也不执着于世界的确定性,在危机的阴影下,个体的脆弱愈发暴露无遗。萨冈对此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忧愁”也是个体面对不同的人生道路时选择上的犹豫和踌躇所造成的结果。萨冈假借“忧愁”之手大胆而自由地言说着自我的生命历史。萨冈的忧愁不仅仅是浪漫主义的感伤,也不仅仅是古典主义的忧郁。她的“忧愁”是青春期的“不成熟”向成年人的“成熟”过度所必然产生的一中具有巨大张力的情绪。这一情绪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个哲学符号。萨冈用言情小说的形式表达了孤独、冷漠、焦虑、绝望等存在主义情感;她的小说语言将艰深的存在主义等现代性精神作了最通俗的表达。萨冈塑造的人物在欲望与虚无之间沉浮,波尔·旺德洛姆称她的创作“没有自然主义的残渣,也没有海德格尔的臭味,她普及了存在主义式的浪漫主义。”
萨冈的作品中既有激情也有冷静,我们不应只见其忧郁,得其情绪的片断而失其情感的更深内涵。“忧郁”是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感官刺激,本雅明又称之为“震撼经验”(shock experience)。萨冈用大家都熟悉的“忧郁”形式表述她的“忧郁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