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中心问题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基于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既重视智力开发而又重视情感教育,主张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有机地展开学生的知、情、意等活动的过程。这样看来,在我国普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与教学活动的本质有一定分歧,那么在提倡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今日,如何既使教师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又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呢? 数学教育界普遍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主体从感知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反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顺利完成,从而使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过程稳定而有序,为新的认知建构的建立提供一个根本的保证。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又可以成为他人的伙伴与协作者,在与人交流共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不怕挫折的意志和协作精神。 本文基于认知科学和数学学习理论,考察了数学学习中的课堂数学交流的意义、形态、组织形式和实施原则,并结合调查和实验,初步探讨了概念学习、法则学习、问题解决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中的课堂数学交流,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数学交流的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