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领域中,翻译标准是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论题。它无论是对翻译理论还是对翻译实践都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随着翻译批评范围的扩大,翻译标准研究的范围也得以扩大。本文旨在讨论对译文质量与价值的批评,即译文评价的标准系统。通过分析前人研究的成绩与问题,提出既不过于抽象又不过于量化、较易操作的实用标准。 译文评价实用标准探索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以下三点:(1)已有各类标准的缺陷。译界对翻译标准研究大致分两类,一类为抽象标准诸如“信、达、雅”、“神似”、“化境”、“读者反应论”及“真、善、美”等。总体来说,此类标准涉及因素全面,但过于抽象概括,具有多解性,可操作性不强。另一类为量化标准,如范守义的模糊数学评价标准、徐盛桓的译文质量评估数学模型、吴新祥与李宏安的15个平面等值关系定量分析等。此类标准客观性与科学性强,但只侧重译文与原文对等研究,且操作起来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两类标准操作性都不强,实用标准研究应得以重视,切实为译文评价工作提出可操作的参照项目,即对翻译标准提出一套合理的参数,通过对参数的界定及其关系的研究,组成一个标准系统。但实用标准研究目前既不系统也不够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冯志杰与冯改萍的信息等价性与传递性二元基本标准与其下设的八项具体标准;语义学标准、逻辑学标准、修辞学标准、文体学标准、语音学标准、语法学标准、篇章学标准与文化学标准。但未对各具体标准及其关系进行详细论述,且具体标准与基本标准的关系不够科学。(2)翻译理论发展的要求。当代先进的翻译理论流派众多,研究角度丰富,诸如多元系统论、描写研究派、操纵派、功能目的论、解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翻译观等,为翻译标准研究的全面性提供了理论基础。(3)翻译高潮时代的呼唤。翻译活动进入空前的高潮期,翻译实践的多样性扩展,(诸如各种变体翻译)要求评价标准加强客观性与全面性研究。翻译实践数量剧增,要求评价标准提高操作性,更加有效地保证译文质量。 针对上述两类标准的缺陷,作者本着提高实用性的原则,建立了一个新的译文评价标准系统。译文的最高标准是“得体”。“得体”有两层含义:一、译文要在源语与译入语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得体”的位置,既要体现原文及源语文化的特点,又要适应译入语及其文化的需要。二、译文的各个层面都有各自的目标,译文总体目标就是译文各方面相互影响作用后而达成的“得体”。译文评价首先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又分内容、形式、风格三方面,后者分为读者对象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这五项参数之下又有子项目。内容可含主题思想、语义量、语义连贯三项,形式分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两项,风格可由形式标记与非形式标记体现。概括说来,读者对象可分专业读者、高级读者与一般读者,社会效益通常可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益。根据达到各项参数要求的水平,译文可分为四等:最佳译文、良好译文、一般译文与不合格译文。最后,标准的实用性需经多个译文评价实例验证才能确定,如文学翻译评价、政论文翻译评价及变体翻译评价等。 据上述内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介翻译标准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构想;第二章分析已有翻译标准并提出加强实用标准研究的意义与条件;第三章探索新的译文评价标准,确立参数,详细论证其关系及划分等级:第四章运用评价实例验证标准实用性的提高:第五章总结全文,说明此标准系统的优点,并提出不足之处及今后应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