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六篇,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记述了魏晋人物的逸闻轶事和言谈举止,保存了大量当时的口语,堪称语言化石。最早注意到“清”类词语的是方一新、王云路,但是他们对此没有作进一步研究。本文即以《世说新语》中“清”类词为研究对象,穷尽统计其出现的次数,并从汉语史的角度去考察每个词的产生与演变,分析“清”类词产生的原因。本文统计的结果是,“清”一共出现86次。“清”作为单独形容词使用者11次,作为人名“清河”,出现2次,“清”置于第二音节者5次,分别为澄清、才清、章清、肤清、景清。其余58次是以“清”为修饰语的双音节词。对于这些“清”类词,《汉语大词典》已经收录了大部分,但还有少量词语未被收录,少数词语例证可以提前,一些词语词义需要补充。本文选取了同时期的八部作品《曹操集》、《典论论文》、《搜神记》、《搜神后记》、《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粗略统计了作品中“清”字出现的情况。我们发现其中也有不少“清”词,但是不能和《世说新语》相比。我们认为这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对“清”雅,“清”正,“清”高等审美意象十分推崇,影响到词汇,产生了很多“清”词。本文认为,《世说新语》“清”类词语出现较多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清本身的词义衍生、魏晋“清谈”以及双音化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清”类词,无论是放在形容词前面,还是放在名词前,它们的意义都比较虚,近乎一个词头,其意义主要由其后的词承担。我们认为这是当时人的审美观念和汉语双音化造成的。双音词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大规律。关于汉语复音化(尤其是双音化)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说法,而关于汉语复音化产生的时代也有许多不同意见。我们认为汉语复音化是逐渐演变的,而且这种倾向先秦即已出现。魏晋时期大量出现的“清”词丰富了汉语词汇。虽然很多词语在后世没有沿用,但也确实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更为重要得是后世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词的构词方式,将“清”作为一个修饰成分或并列成分与其它词共同构成新词,符合词汇化的发展历程。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魏晋时期的“清”类词,丰富了汉语词汇,部分词语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