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外国文学译著出版研究(1914~1949)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中华书局凭借新式教科书迅速崛起,随后不久衍伸至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工具书、古籍和杂志出版领域,一跃而为国内第二大出版企业。中华书局的外国文学翻译出版事业虽然起步有点晚,但成长速度很快,不管是从译介数量和规模来看,还是从译本的质量和影响来看,都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从文学史和出版史的角度,对1914~1949年中华书局外国文学译著出版的宏观概况和微观特征作一项综合性的考察。首先,本研究将1914~1949年中华书局外国文学译著出版工作划分为探索期(1914~1918)、发展期(1919~1937)和衰退期(1938~1949)三个阶段。探索期以侦探和言情小说出版为主;发展期涌现的戏剧、诗歌和散文等新文学类型开启了现代文学翻译的新纪元;衰退期因抗日战争出版业务大为紧缩,主要以童话出版为主。这三个阶段出版新书超出4/5被收录在20余种丛书中,其中又以《小说汇刊》和《现代文学丛刊》为最多。此外,再版和重译工作亦值得重视,再版频次较高的多为小说、戏剧和童话,出现重译的作品主要以经典名著为主。其次,本研究从直接决定翻译文学质地的译者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对决定文学翻译的作者、译本、出版社和译者四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考量。译者大致可分为旧派和新派两类,前者以鸳鸯蝴蝶派为主,后者多有留学经验,切实地接触过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出现了一批在某一国文学或某一种文学类别领域的翻译专才,其中更闪现出少有的女性译者身影。在择取动机上,由早期的意识形态和市场接受考虑逐渐转向为自主的文学审美。再次,本研究从作品国别、文学体裁、翻译方法和文体呈现四个角度对这一研究主题作微观特征分析。在外国文学译著出版方面,主要以英、法、俄、美文学为主,日、德次之,欧洲“小国文学”也有巨大突破。尤其在莎剧和散文诗翻译方面,起了领先作用。中华书局早期翻译多集中为意译和译述,中后期直译成为翻译主流,但仍伴随有转译、改译和节译的现象。“五四”以前的文言翻译风尚后逐渐被白话文所取代。再次,虽然这段历史距今已逾半个世纪,但中华书局在以作品首译带动出版热潮,促进作家文学创作以及触动短篇小说和童话等文体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其中所折射出的种种出版现象和经验,如“名家”+“新人”的互动出版模式,创建翻译阵地,紧密联系文学团体等措施,仍然能够给当下的出版社诸多启示。
其他文献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在我国各地的广泛出现和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应用分子分型技术对我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学设计是第一步。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教学设计起到重要作用。要使教学有效,必先使教学设计缜密、细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达到有效
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翻译原文为华裔女作家闵安琪(Anchee Min)的英文小说《兰花皇后》(Empress Orchid)第十一、十二章。选定章节的主要内容是描述清朝咸丰皇帝的妃子叶赫那拉
本文论述的是一位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朱敬修先生的音乐贡献,他为推动河南音乐教育事业乃至中国音乐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在自己钟爱的教
近几年来,企业采用分期收款购销商品的交易发展迅速,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大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538号令公布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现
孝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现代人们误解,而今世风不古,亲情淡漠,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传统文化,提高和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步伐加快,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之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自从Ball和Brown(1968)开始用实证方法研究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以来,国内外会计学者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
支遁是东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高僧。他以深厚的佛学及玄学思想得到名士欣赏。其文学创作也很有特点,尤其是其玄言诗地位不亚于孙绰、许询。本文主要探讨支遁其人及文学创作,由
寿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传统产品营销方式,提高产品营销效率的要求日益高涨。养老社区作为缓和由老龄化引起的严峻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为寿险产品的营销渠道创新提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