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对英语中动结构的习得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作为一种特殊的句法和语义结构在近几十年内成为语言学界中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中动结构的本质特征是形式上表现为主动而意义上却为被动。它还具有其它一些特性。从句法上讲,它的主语是从中动词的内论元位置上提升起来的,句子的成立需要副词或是情态动词的修饰;而从语义上讲,句子具有非事件性(non-evenfivity),泛指性(genericity),施动性(agentivity)。对于这些基本特性,语言学界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在涉及中动结构的形成(middle formation)问题上,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对于中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在语言学界形成两大派别:词汇生成派(lexical approach)和句法生成派(syntactic approach)。前者主张中动结构是先于句法(pre-syntax),在词库((lexicon)中生成,其生成过程主要是在内论元外移(externalization)原则下,由于动词外论元被删除,中动词变为一价动词(one-plaee verb),内论元便外移作句子主语。而后者主张中动结构是在句法阶段形成,其形成机制是名词组移位(NP-movement),动词外论元,也即动作施动者隐含在句子中,在句法层次上存在。 正因为中动结构的复杂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遇到了困难。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研究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四个主要特征的认识是否有差异;第二,学习者是否能准确判断何种动词能用于中动结构;第三,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习得是杏和英语水平相关。最终找到影响中动结构习得的因素是什么。 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中动结构的主要特征的习得存在差异,对泛指性和施动性掌握比较好,但对副词修饰性掌握较差。学习者在分辨何种动词能用于中动结构也存在困难。对中动结构的习得会隨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其他文献
在过去20多年中,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重点已经从“怎样教”转移到了“怎样学”,从“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成为语言教学的中心。而对于学习
<正>尽管以人民币作为借款币种有多种好处,但是实际在出口买方信贷中采取人民币借款,实现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援助类优惠贷款大都以人民币作为借款币种,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矿企业也在快速的进步,许多煤矿企业在不断的整合技术、设备等,进一步加大生产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其中,机电运输设备的投入是整个企业投入最
As a comparatively direct measure of learner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performance test (typically writing and speaking test) claims construct validity a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普遍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重点强调了意义的交流。不可否认,交际法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二语学习,但同时许多的证据表明这
煤矿综采工作对于煤矿企业非常重要,它是评估煤矿综合开采技术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依据.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回采效率,就一定要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并且提出有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