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而经济特区在深化改革、推动开放、探索经济体制新路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试验田”和“窗口”作用。回顾历史,经济特区创办之初肩负着更多的探索和试验的历史重任,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已经悄然升级,特区经验、特区模式、特区道路等都成为了大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在国内外不断推广。面对当前深化改革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建设,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指导自贸区等新兴经济模式的新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进行研究: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的理论研究。本部分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兴建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三部分展开分析。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发展研究。本部分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特别以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过程为背景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面临的挑战。本部分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重新审视经济特区建设的新环境,为创新经济特区建设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推进措施。本部分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前面对经济特区理论、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内外经济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特区的推进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的具体结论如下: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经济特区与对外改革开放符合国际化大生产的趋势,经济特区与对外改革开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求,经济特区与对外改革开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特区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经济特区能够充分展示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经济特区能够通过政策优惠平衡落后地区的区域劣势,经济特区能够为国家提供政策创新试验田。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明确回答了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通过实验场的定义鼓励大胆探索的精神,指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激励措施。经济特区的功能从本质上看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发展经济,而从经济特区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地位看,经济特区承载着更多的试验功能。中国经济特区的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区域创新、规模创新、体制创新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果丰富。经济特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特区GDP增速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进出口贸易规模日趋壮大,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特区的成果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检验了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探索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仍然面临着各种挑战。经济特区从宏观上看仍然存在着整体分布不均匀、出口加工区层次低利润少、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协同性等问题。经济特区在创新方面的薄弱导致其在国际行业中缺乏话语权,无法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团队的缺乏、关键技术装备的支撑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不健全。经济特区发展中土地资源的高度紧缺、经济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失衡、能源与环境的压力,逐渐显示出对经济特区建设的制约作用。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推进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应重视区域整合与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营造技术创新环境,加强经济建设与社会改革,实现经济特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