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右心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进一步评估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1、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年龄59-81岁,所有病人诊断条件均符合2002年第三次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根据病人的经济情况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其中有创组21例,无创组12例。2、两组病人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前,经股静脉穿刺置入右心漂浮导管(7FSwan-Ganz导管),测定患者右室收缩压(RVPS)、肺动脉收缩压(PAPS)、测出肺动脉舒张压后计算出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嵌顿压(PCWP)和心输出量(CO)来评估血流动力学效应;同一时间查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机械通气治疗后1小时、2小时、4小时、24小时分别重复检查上述参数,将通气前和通气后的各个时段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3、采用SAS6.04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通气治疗后1小时、2小时、4小时、24小时的各参数和通气治疗前的相应参数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有创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后1小时,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血流动力学指标RVPS、PAPS、PAPM、PCWP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Hb及CO和通气前比较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但P值大于0.05。以后随着通气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参数均呈进行性改善,较通气前比均具有显著性改善(P<0.05)。无创组在机械治疗后2小时观察到血气分析改善具有显著改善(P<0.05),但血流动力学到通气4小时后RVPS、PAPS、PAPM有显著性改善(P<0.05),但PCWP和CO无显著性改善(P>0.05)。
结论: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24小时中,血气分析的各项参数均呈进行性改善,其中更以有创组改善迅速。两组病人均末出现对血流动力学负方面的影响,未加重已存在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创组的治疗过程中,在缓解病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同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步改善。无创组的治疗过程中,在改善病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同时,血流动力学的部分参数(RVPS、PAPS、PAPM)同步显著改善,PCWP和CO改善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