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三国演义》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精炼生动,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在国外,《三国演义》被译为拉丁文、英文、法文、德语、荷兰文、俄文、爱沙尼亚文、波兰文等多种文字,影响深远,甚至有“中国史诗”之称。但是,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三国演义》翻译的研究都不够深入。到目前为止,对《三国演义》英译本的研究还没有专著,对此选题进行研究的硕、博士论文并不多见,更少有人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散发的无穷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译者将其译为英文。然而,在《三国演义》的多个英译本中,许多都是节选,现在仅有的两个全译本分别是C.H. Brewitt-Taylor在20世纪初翻译、1925年首次出版的译作和Moss Roberts(罗慕士)于20世纪80年代翻译、1992年首次出版的译作。两个译本的主要区别在于罗译本更重视的是中国文化的传递和学术上的严谨追求,而布译本在传递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用精彩的情节吸引目的语读者。罗译本一经出版,便收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好评。作为译者、教师、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罗慕士的多重身份决定了该译本的重要研究价值。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文学研究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美学是研究人类对美的感受的学科,翻译美学把美学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该理论—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翻译美学为翻译研究,尤其是文学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诗歌、散文一样,小说的翻译研究也离不开美学,因为小说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文学语言,换句话说,小说语言反映了语言的艺术美,因此,好的小说译文必须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美感。鉴于以上分析,笔者拟用翻译美学理论对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以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中的美学主体、美学客体、美学再现和美学标准为基础,较为全面地分析译者如何再现原著的形式美和非形式美。本文为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美学视角,同时进一步证明了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在中国古典小学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