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运用电针刺激少阳经特定穴来治疗偏头痛,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偏头痛的临床体征、症状的改善及对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初步阐明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机理,为针灸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方法:实验中将符合标准的5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和对照组(少阳经非特定穴组)这两组,其中两组例数均为26例。治疗组取穴: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对照组取穴:颅息、三阳络、膝阳关、地五会。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采用针具的规格是安迪牌φ0.25×40mm的不锈钢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针刺的方向,深度严格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针刺入穴位后行捻转、提插手法,以得气为度。辅以电针持续电刺激。选用LH200型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选择经针模式,疏密波,频率2Hz/100Hz,电流强度的范围为0.1-1.0mA,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治疗取单侧的穴位,左右交替选穴。并于治疗4周后对患者疼痛综合评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进行综合评估。所选取的全部52例病例均为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经过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及本院或外院多普勒脑血流图(TCD)、CT/MRI等理化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头痛,并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偏头痛。其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2004版偏头痛诊断标准。结果:经过四个疗程治疗后,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评分情况综合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前两组的疼痛综合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和电针少阳经非特定穴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疼痛综合评分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综合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针少阳经穴组和电针少阳经非特定穴组治疗前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对比,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后,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脑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脑动脉的血供,并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而针刺对照组(少阳经非特定穴组)对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不及治疗组(少阳经特定穴组)。研究结果说明少阳经特定穴组和少阳经非特定穴组电针治疗前后的疼痛综合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对偏头痛的疼痛综合评分改善程度优于电针少阳经非特定穴组,表明了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对偏头痛镇痛效果更好。两组电针治疗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有所改善,但电针少阳经非特定穴组的疗效不及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结论:电针少阳经特定穴组治疗偏头痛对其镇痛作用及改善患者的脑动脉血流速度上,优于电针少阳经非特定穴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