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加工是个体通过社会互动,获得资源和社会支持,进而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视觉工作记忆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它不仅整合社会互动中的动态视觉信息,而且还短暂存储社会关系以供后续加工使用。因此,探究社会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对于了解社会关系的认知加工过程尤为关键。然而,以往有关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大都只关注客体本身,即使涉及关系,也主要关注其对客体加工的影响,很少聚焦于关系本身的加工过程。仅有的数项涉及社会关系的认知研究也局限于儿童早期的表征内容、形式和结构。因此,社会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首次利用“动态关系变化觉察范式”,通过四个实验,系统探讨社会关系工作记忆的两大核心问题——容量和表征机制,旨在揭示其基本存储机制,从而加深对社会关系认知过程的理解。实验一通过操纵记忆项目数量,初步测量动态社会关系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实验二在重复验证实验一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会关系容量与社会认知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实验三和实验四通过考察任务无关信息变化对作业绩效的干扰效应,探索社会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征形式。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平均在两对左右,且与实验中所测得的各项社会认知能力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了不对称的干扰效应:当客体身份信息作为任务无关变量时,被试完成社会关系记忆任务的绩效不发生显著变化;当无关变量变成社会关系时,则其变化会对客体身份的记忆绩效产生显著干扰。
上述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可以存储大约两对社会关系;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社会关系以“客体+关系”的整体表征形式加以存储。
本研究首次利用“动态关系变化觉察范式”,通过四个实验,系统探讨社会关系工作记忆的两大核心问题——容量和表征机制,旨在揭示其基本存储机制,从而加深对社会关系认知过程的理解。实验一通过操纵记忆项目数量,初步测量动态社会关系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实验二在重复验证实验一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社会关系容量与社会认知能力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实验三和实验四通过考察任务无关信息变化对作业绩效的干扰效应,探索社会关系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征形式。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社会关系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平均在两对左右,且与实验中所测得的各项社会认知能力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了不对称的干扰效应:当客体身份信息作为任务无关变量时,被试完成社会关系记忆任务的绩效不发生显著变化;当无关变量变成社会关系时,则其变化会对客体身份的记忆绩效产生显著干扰。
上述结果表明,视觉工作记忆可以存储大约两对社会关系;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社会关系以“客体+关系”的整体表征形式加以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