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是在制备一种衰老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临床常用外科缝线医用丝线和在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用于皮肤提升除皱术中的常用聚丙烯缝线Polypropylene缝线对皮肤组织形态、胶原蛋白及抗衰老指标的影响,以期对手术线进行皮肤除皱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对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21只造模成功的衰老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7只),即Polypropylene缝线(P)组、医用丝线(S)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直径为2cm的圆形图章(沾染料)在三组家兔躯干部位相对应处皮肤上各印出7个标记区,每个标记区要有一定间隔。将Polypropylene缝线和医用丝线分别植入P组和S组家兔手术标记区皮肤下,并于缝线植入术后第3d、7d、15d、30d、45d、60d及90d切取P组和S组手术标记区及对照组取样区皮肤,样本大小为5mm×5mm×3mm。将各样本等分成2份,一份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改变;另一份采用消化法测定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正三价铁离子还原法测定皮肤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皮肤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P组和S组手术后第3d,手术标记区成纤维细胞均比对照区增多,尤其是手术后第7d、15d、30d、45d手术区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且两组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成纤维细胞周围的胶原纤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两组比较显示,P组从手术后3d开始的成纤维细胞以及胶原纤维增多明显优于S组。而手术后45d、60d、90d手术区仍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数量增多更加明显,P组虽然有一部分胶原纤维开始出现肿胀融合,形成大片均质红染物质,但S组融合的胶原面积明显大于P组,染色加深。对照区组织学未见明显改变。
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P组、S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HY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时点与手术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P组手术区HYP含量显著高于S组。P组与S组手术区HY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P组、S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SO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时点与手术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P组手术区SOD含量显著高于S组。P组与S组手术区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测量:P组、S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H2O2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时点与手术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P组手术区H2O2含量显著低于S组。P组与S组手术区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P组、S组和对照组皮肤T-AOC含量变化无规律。P组、S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测得的T-AO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时点与手术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
结论:
在术后,Polypropylene缝线使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更明显,羟脯氨酸含量及SOD活力均比S组和对照组增高,此外P组比S组H2O2含量减少更显著。这些提示说明Polypropylene缝线比医用丝线能更为有效的改善皮肤弹性和皱纹,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